一封《感谢信》牵出的一段情 古籍管理员助郑氏后人圆家谱梦

10.04.2017  09:08

郑维国和家人在查阅整理出的《郑氏宗谱》。

 

感谢图书馆帮我找到了这部《郑氏宗谱》,这个宗谱对于我家意义深远啊!”近日,市图书馆收到了市民郑维国送来的一封《感谢信》,感谢图书馆工作人员陈劲松,帮他收集到了遗失多年的《郑氏宗谱》。

 

家族辗转苦寻《郑氏宗谱

 

郑维国是靖江人,他的堂兄郑树松是上海人。今年元旦期间,堂兄弟几人在上海聚会,席间郑树松谈到近来准备要撰写一本关于父亲离开靖江赴上海创业的书,书中需要记录父亲早年在家乡靖江参加革命的红色故事,郑树松便拜托堂弟郑维国帮留心遗失多年的《郑氏宗谱》。

 

郑维国说,早前堂兄郑树松就已多方寻找,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接到郑树松的嘱托时,郑维国内心对于宗谱的事情也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他曾在多年前,见过一套四册的《郑氏宗谱》,但因文革破四旧,又时隔半世纪,除了老家是孤山郑家埭,什么堂号,何时修的谱一无所知……这些记忆都是零散拼凑而成,已无法求证这其中的真实性。

 

古籍管理员助力寻找家谱

 

郑维国不想让堂兄郑树松感到失望,毕竟这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他抱着尝试的心态来到了市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古籍部地方文献部,他结识了负责人陈劲松,郑维国将寻找宗谱的想法告诉了陈劲松,希望能从她的口中得到一些线索。恰巧,陈劲松曾在《泰州文献》上整理过关于《郑氏宗谱》的文章,对宗谱的信息有所了解。

 

陈劲松根据郑维国零散的线索,回想当时撰写的有关内容,四处走访打探,将走访的结果整理成册,方便后期查阅。陈劲松联系了无锡市图书馆负责人,借阅了一套《靖江书带草堂郑氏宗谱》,将它扫描成电子版备拷。

 

几经辗转,眼看着《郑氏宗谱》即将有着落,陈劲松内心的一块大石头也随之落下。“郑维国先生的恳求着实让我感动,维护好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是我作为古籍部管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劲松坚定地说道。

 

遗失半世纪的家谱整理完成

 

借阅的《靖江书带草堂郑氏宗谱》书籍只是一大堆的材料,其中关于《郑氏宗谱》的内容还得从书籍中慢慢搜集记录,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很久的时间。考虑到郑维国一家人一个星期后就要从上海抵靖,陈劲松抓紧利用春节休息的时间,归纳走访资料、整理素材、摘录笔记,加班加点,终于将郑维国一直心心念念的《郑氏宗谱》整理完毕。

 

郑维国一家拿着期盼已久的珍贵资料,看到家谱中自己的名字,无不欢欣。“盛世修宗谱,是良好家风家教传承的独特功能,纪念意义很大,我很感激可以找到它。”郑维国得知陈劲松不惜放弃春节假期的时间寻找整理宗谱,激动地紧紧握着陈劲松的手久久不愿放下,眼角感恩的泪水直打转。

 

陈劲松说,市图书馆珍藏了71部宗谱,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民国时期和清朝时期的老谱,市民如果有查阅需求可以来市图书馆借阅。

  

《 相关链接 》

 

《靖江书带草堂郑氏宗谱》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辞,存于靖江、无锡等地。序称,明代中叶始祖旺一旺二两兄弟由浙江浦江迁居靖江,“隐耕”于孤山之阳,即现在的孤山联华郑家埭。靖江郑氏以书带草堂为堂号,相传东汉末年大学者郑玄坐道论经,门下弟子取带草束书,故讲经堂就名为“书带草堂”。郑氏一门好学之风,渊远流长。其中四代进士、父子翰林的佳话,也是靖江文化史上的绚烂风景。经查考,吾辈乃是八房十七世,目前经沈阳、上海等族兄弟商议修谱工作正在推进之中,靖江的斜桥、团结、季南和靖城应同属孤山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