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加强患者信息安全保护 推行医护职业教育

15.03.2015  09:21
全国人大代表王静成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全国人大代表王静成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摄

  刚生完孩子,就接到一连串的推销电话;手术还没做,先收到骗子冒充“主刀医生”索要红包的短信……医疗大数据时代,患者信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建议,应加强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隐私保护。昨天,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正在推进中的分级诊疗、社区医疗,更加凸显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从怀孕到生完孩子推销电话不断

  南京市民王女士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从怀孕开始到现在,各种推销电话让她苦不堪言。2013年年初,王女士怀孕后到妇幼保健所做例行的体检检查,工作人员说为了联系方便,要留下电话。当时王女士犹豫了一下,但考虑到以后方便联系,于是留下了手机号。

  过了几天后,王女士就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称是保健所的,有一个关于母婴健康的讲座欢迎参加。她刚要答应,突然对方说出的地址是在一个会议中心,再详细一问居然是一家婴儿用品公司搞的促销活动。此后,类似的推销电话隔三岔五地打来。

  等孩子生了之后,推销电话和短信就更多了。王女士记得接到的第一个推销电话是问要不要拍满月照的,而且是打着给孩子办医保卡的旗号。“在我生完宝宝的一个月以内,就不断接到这样的电话跟短信。”王女士说,“没想到一再谨慎防范以免隐私泄露,一不小心还是把自己给卖了。

  除了推销电话外,更为恶劣的就是诈骗电话。前一段时间全国不少地方的警方发出提醒,警惕大家不要相信“生孩子可以返补贴”的电话,当心是骗局。

  据了解,这种骗局的诈骗对象是刚当上父母的人,骗子假冒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群发短信或打电话,称生孩子可以享受补贴,并假意提示受害人向财政部门咨询。

  一旦他们信以为真打电话过去确认,电话另一端假冒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同伙即向受害人“确认”补贴,然后诱使受害人前往ATM机查询,实际为转款操作,一旦转款成功,骗子立即消失。

  匿名处理也不能实现隐私的保护

  “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每天都产生大量医疗数据。”王静成认为,如今,医疗数据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静成注意到,随着医疗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数据泄露时有发生,进而带来患者隐私的泄露。数据泄露会危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孕妇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推销、诈骗等问题。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隐私泄露的危险,不仅仅限于其泄露本身,还在于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于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与判断。如得到患者的某个检验指标,便可以对其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并对其下一步行为进行预判。

  那么,匿名处理或者对重要字段进行保护,是否可以实现个人隐私的保护?并非如此。王静成表示,通过收集其他信息还是很容易定位到具体的个人。“例如,患者的诊断信息作为重要隐私进行保护,但是还是可以通过用药信息或者实验室报告的某个相关指标轻松地推断出患者的诊断。

  另外,在网络空间里,大数据是更容易被发现的大目标,“黑客成功攻击一次就能获得更多的医疗数据,无形中降低了黑客的进攻成本,增加了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