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发射升空 3位南航专家参与保驾护航

18.12.2015  09:53
“悟空”发射升空 3位南航专家参与保驾护航 - 新浪江苏
“悟空”发射升空 3位南航专家参与保驾护航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12月17日8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昨天上午8:12,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胸腔里感受到强烈的轰鸣,随着火箭逐渐升高,也让他悬着的一颗心慢慢放下。目前,“悟空”已经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太空遨游,在未来的3至5年中,它将寻找宇宙幽灵暗物质粒子,探寻宇宙射线起源。

   在太空怎样工作 “悟空”大约8天后就能传回数据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发,常进是“悟空”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从1998年以来,常进都在寻找暗物质的新方法。2010年,寻找暗物质终于成了中科院的战略专项,因为紫台一直在寻找暗物质,所以,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任务自然由紫台来担当。2011年,这项工程启动。去年,“悟空”进行组装测试。这颗卫星还被搬到欧洲做了很长时间的实验。

  如今,“悟空”已经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太空,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常进介绍,“‘悟空’面对宇宙,90多分钟环绕地球一圈,一天大概能环绕地球15圈。上天后的几天,先适应一下环境,于20~24日陆续开机,开机后,先检测“悟空”各项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常进说,大约8天后,就能接收到来自“悟空”的数据,科学家们每天接收到的数据是16GB,相当于一部电影,但原始数据其实是实际接收数据的5-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