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不能随便用抗生素

23.02.2016  08:46

  孩子耳朵疼,家长根据网上查询判断是急性中耳炎自行用药,虽然表面症状改善了,却不料导致孩子听力下降。专家提醒,家长凭着感觉用药,导致患儿中耳炎由急性转变为慢性的例子每年都有发生。

  甜甜今年5岁,1月底受凉后出现清水鼻涕,伴有轻度咳嗽;3日后这些症状渐消失;但到第四日夜间,患儿突然出现哭闹,说左耳疼痛厉害,但一阵后便消失了。年轻的父母通过网上查询,判断为“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大,给予家中常备的头孢类抗生素口服3日,后症状再也未见发作。紧接着忙着过年,家人偶然发现患儿看电视时常需要调大声音,有时父母与其讲话总是侧着耳朵听的情况,便顿时紧张起来,过完年就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后发现,原来患儿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即左耳中耳腔内充满了清稀水样的分泌物,导致了听力的下降。

  “有炎症,用消炎药,老百姓这句看似常识的话,其实造成了很多疾病治疗上的误区。”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中医师王勇说,这样做会使一些疾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了疾病的延误与并发症的产生,对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像甜甜爸妈这样年轻的父母,凭着感觉用药,导致患儿中耳炎由急性转变为慢性的例子每年都有发生。王主任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感冒时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或鼻腔内的分泌物,经过鼻腔后端的,鼻与耳之间的通道咽鼓管,侵入到耳内(中耳腔)而引起的急性炎症。由于儿童时期,咽鼓管的发育又短、又平直,这些致病因素十分容易侵入到耳内,加之患儿感冒时卡他症状比较明显,大量的鼻涕充满鼻腔,家人常常让患儿拼命擤鼻涕,这更容易使得鼻腔内的致病物质经由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在上述因素中,除了细菌性感染之外,病毒、分泌物或自身免疫性的病理因素,是不能通过抗生素消除的;当这些病理物质仍然滞留在耳内,黏膜因此被刺激发炎肿胀导致咽鼓管通道堵塞,中耳腔与外界隔绝后,空气被人体吸收产生强大的负压,而导致分泌物的溢出形成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王主任说,小儿急性中耳炎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抗生素、鼻外用激素喷剂及分泌物稀释促排剂三类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基本杜绝其转化为慢性的可能;同时禁止让患儿擤鼻涕、注意保暖防受凉、及时治疗感冒也是很有必要的。

  通讯员罗鑫记者华琳月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