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期待更优“生态环境”

07.12.2014  11:31

  能生存3-4年的草根公益组织只有15%

  新华报业网讯  “志愿者的微笑,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近期落下帷幕,我省有22个项目获奖,其中,南京雨花一爱一生“关爱抗战老兵”行动、南京市乐活公益发展中心“助力憨豆”等5个项目荣获金奖。我省志愿者力量的蓬勃发展令人欣喜,转折期的社会公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志愿组织背后都有感人故事

  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关爱抗战老兵”行动的初创人王冠把自己的生活和一群战争幸存者们牢牢拴在一起。

  “2004年,我还在洛阳上大学,在一次公益活动中,看到了一位叫赵金典的抗战老兵,他住在半山腰的草棚里,白天透光雨天漏雨,他套着不合身的裤子,用绳子扎着。”老人的穷困让王冠当时就哭了,也让她开始了寻找老兵的十年长路。十年来,王冠的周末,几乎都在火车、大巴上度过,渐渐地,有人加入她的队伍,2008年,“1213志愿者同盟”成立,王冠和同伴们数年间找到了300多名老兵,在南京有56人,平均年龄93岁。“他们有的住在地下室、垃圾堆、甚至在猪圈里,我们所做的,是在与时间赛跑,为他们养老送终。

  老兵朱泽明家住安徽广德,临终前想见见她,王冠凌晨4点搭最早的一班车,再转车进乡,“当时朱爷爷裹着一床破棉被,已经全身浮肿。”整整一天,她守在老人身边。半个月后,老人安然辞世。

  “助力憨豆”最先的创办者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南京乐活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忆姐是跟着自己的女儿步入公益的,当时正上学的女儿在学校社团帮助唐氏综合征儿童(呢称憨豆)时,她就给做助手,孩子出国读书后,她仍毅然接下了女儿传来的接力棒,注册成立乐活公益发展中心。直到因病无法继续支撑,忆姐才把接力棒传给了现在的负责人王瑛,“憨豆的康复训练是一个耗时很长,花费巨大的过程。我想接力棒会一直传下去。

  团省委志工部副部长翁巍告诉记者,像这样由在校生、社会人士自发组织的民间公益行动近年来越来越多,服务方向包括助贫、助残、助学、敬老、救援、环保、关爱女性等方面。镇江市今年统计就有180多家民间公益组织,而各大院校、单位、企业、商会、网络论坛内部的公益活动组织更是不计其数。

  志愿服务正在全新转型

  记者了解到,公益团队带着如何更好地生存和服务的课题,近年来纷纷开始全新转型。

  “在2011年以前,我们是传统“输血”式的志愿服务模式,但我们感觉到这样很难走进受助人的内心。”金奖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乐助服务团队”太阳盒子“赋权”反哺志愿服务行动的负责人,该校社会学系副主任李同说,从2011年以后,团队引进社会工作理念,将传统志愿服务与反哺服务相结合,打造双层志愿服务新模式,收到了显著的服务效果。

  李同告诉记者,农民工子女小吴,读初中时是个很叛逆的孩子,通过专业活动的服务,他变得阳光合群,现在读中专的他,还组建了一个面向贫困家庭的服务团队。“光凭奉献精神是不够的,社工+志愿者的模式,才能提升志愿服务的品质。”李同说。

  记者注意到,在获奖项目中,不少组织已经像运作社会企业一样,研发品牌项目。 “爱心也创意,公益需品牌”,王瑛说,传统施受公益方式已经逐渐被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公益方式所取代,“助力憨豆”项目不仅参加了某锁屏网站碎片公益众筹,获得607名网友支持;还通过携手网站,寻找明信片制作商,将“憨豆们”的画作印成明信片出售;同时作为形象代言的憨豆玩偶,正全面征求制作商。

  品牌带来了规模效应。金奖项目、“国家电网”希望来吧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就是一个范例,从2012年开始,国家电网在每个希望来吧投入3万元的运营费用,建立100所希望来吧,此后,许多热心公益的企业纷纷加入,各类企事业单位捐赠钱物累计近1000万元。目前,“希望来吧”数量已经达到了283个,全省有1164个志愿团队服务“希望来吧”,每年服务12.04万人次。

  草根公益期待“良性循环

  尽管志愿服务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期,但记者采访时发现,几乎每一个志愿服务团队都面临相同的困境,“缺钱”、“缺人”、“缺政策”。

  “财政亏空是很正常的事情”——王冠告诉记者,对于他们团队而言,全年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筹款。即使如此,她的“善款收支明细账”上还是已经亏空了几千块钱,很多时候都是志愿者们自己掏腰包垫着。“缺钱”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人”,王瑛告诉记者,发展中的乐活公益需要专职人员,但由于中心没有运营费用,真正的全职人员目前只有2个人。不少公益组织者告诉记者,公益团队里几乎全是“蝴蝶人”,今天来,明天就消失,一旦主要负责人流失,该公益组织就直接面临解散的处境。

  对于公益组织而言,资金来源除了零散的个人资助外,主要是企业和基金会捐助。“基金会层面的现状是,十几家比较大的公益基金会垄断了主要的善款,但是他们的钱又不给民间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组织的生存非常困难。”有业内人士表示。而相比项目经费,人员工资、房租、设备等运作经费更难筹集。

  李同告诉记者,民间公益组织向企业“募捐”,必须要由政府当“红娘”,而目前大多数组织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据法律规定,拥有社会募捐资格的机构只有公募基金会、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民间公益组织可通过内部捐款筹集善款,这属个人行为,一旦对外进行社会募捐,就属于‘非法集资’。”据去年民政部的调查,全国能够生存两年以上的草根组织不到30%,能够生存3-4年的只有15%。

  李同认为,政策上的“松绑”,对于公益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省电力公司团委书记吉俊峰认为,政府部门应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和推广公益孵化器模式,为初创组织打造包括人才扶持、信息输送等良好的创业平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杨频萍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