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光有热心好心还不够

14.11.2014  13:09

  变“混搭结对”为“精准配对”,是个有益尝试

  新华报业网讯  满怀热情上门却被拒之门外,一腔热心服务却遭遇投诉,这种志愿者“热心遭冷遇、好心没好报”的尴尬境遇时有发生。拥有13万“江海志愿者”的南通正在对延续多年的志愿服务模式进行革新,变志愿者和受助者“混搭结对”为“精准配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一全新模式不仅深受欢迎,而且正引导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常态化转型。

  “小高啊,还是你懂我,你来服务几次,我的感觉明显好多了。”10日下午,家住南通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的姜玉娥老人,拉着上门送医的社区志愿者高柯俊唠个不停。

  姜玉娥老人患有高血压,腿脚尤其不方便。虽然有两个儿子,但平时并不住一起,三年前老伴突然离世给她带来很大打击,渐渐患上焦虑症。“我隔三岔五都要去探望一次。”高医生说,老人只要觉得身体不舒服,就会打电话给她,上门检查、拿病历回单位配药、下班再上门送药,两人越来越亲。

  利用下班后这段时间到居民家中提供专业志愿医疗服务,作为汉药研究所的一名医疗志愿者,高柯俊已经在北濠东村社区义务“送诊”好多年。如今,社区里很多老年居民去汉药研究所都会直奔高医生的办公室,找他“把把脉”、说说心里话。

  北濠东村社区书记葛晓雯说,像姜玉娥老人一样,不少需要帮助的居民一开始对志愿服务很排斥,常常让志愿者热心贴上冷脸。“症结在于不少志愿者光有热心,但不懂行,服务不到位。我们就尝试找专业志愿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效果马上出来了。

  在崇川区建设局工作的周敬北,他的志愿服务配对对象不是哪个居民,而是“北濠社区”,他负责提供自己轻车熟路的“市政维护”服务。

  在北濠社区停车楼西侧有一排店面,门前一条路由于基础设施老化,导致污水时常外流发出阵阵恶臭,梅雨期能淹没半个车轮,让居民烦心不已。今年夏天,社区决心整改。“这活我当仁不让。”“专业对口”的周敬北有了用武之地,花了两个星期的业余时间,专门设计一个完整的整改施工方案,并请来专业施工队按标准施工,“工程”竣工后,小区居民无不拍手称好。

  “志愿服务,仅有热心还不够。”南通市和平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陆志明说,“让每个志愿者因人制宜、因‘才’施‘助’,让‘爱心’以最‘适宜’的方式,发挥到最‘正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