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5:心选择,新愿景

01.01.2015  19:28

2014已经成为“匆匆那年”,2015在我们不经意时来到。新的一年新的期待,本报记者走访几位较有代表性的市民,听他们讲述新一年的美好心愿。

 

 

 

李 玲  希望2015是个丰收年

 

斜桥镇江平村南5组的种养殖户李玲满心期待2015年风调雨顺,自己的葡萄园丰产又丰收,生猪市场行情好转,猪价上涨,能多赚钱。

 

李玲和家人勤劳能干,经营的葡萄园和千头养猪场占地面积共30多亩,其中葡萄园20多亩。她说,2014年,葡萄园虽然丰产,却因夏季多雨导致不少葡萄烂掉,销路也不及往年好,种葡萄利润是近几年来最低。2014年养猪业状况更糟糕,成本上升,而猪价却低得让人着急,“我们就盼着养猪行情赶快好起来,希望2015年的生猪价格节节攀升,葡萄种植、销售也能顺顺利利”。

 

朱亚运  力争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夺双冠

 

2014年,朱亚运这个名字,在靖江体育界开始被大家熟知。在第12届全运会田径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她和江苏队的队友以绝对优势摘下金牌。

 

朱亚运今年20岁,是靖江田径队向省队输送的种子选手,也是省田径队的重点培养对象,目前在南京大学就读,同时在省队训练。拿下省运会一金一铜后,朱亚运丝毫没有放松训练,她瞄准的是2015年9月份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作为江苏队主力队员,她希望夺得此赛女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赛的双冠军。她给自己制定了紧凑的训练表,即便是跨年和过春节,也难得回靖陪在父母身边。

 

陈明霞  带动更多村民跳起来乐起来

 

靖城街道东郊村村民陈明霞喜欢跳健身舞,并热心教人跳舞。她说,跳健身舞,让人保持活力、心情愉快,2015年,她希望自己身体健康,教更多人跳健身舞,把快乐带给更多人。

 

陈明霞平时在东湖园东门外广场上教附近村民跳健身舞、佳木斯健身操、关节操等,跟随的村民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30多人。去年,在南京生活的女儿生了宝宝,她去照顾女儿,常在南大体育场附近的健身场地跳舞健身,还带动了当地一些退休居民和她一起跳舞,大家因舞结友,退休生活快乐而充实。“2015年,我会上网不断学习新的健身舞,教给更多人。”陈明霞说。

 

缪自永  目标是加入江苏省摄影家协会

 

在浦发银行靖江支行工作的缪自永是摄影发烧友,2014年,他如愿加入了泰州市摄影家协会。他2015年的目标就是加入江苏省摄影家协会。

 

让他高兴的是,他在我市合兴路美食一条街上取景拍摄的一幅作品《幸福时刻》,上个月成功入围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牵头主办的“美在家乡”淮安、泰州摄影作品联展。“这是一个好的起步,只要努力,我2015年的心愿一定能够实现。”他说。

 

张文跃  让靖江肉脯新味道飘香万里

 

作为靖江的新口味肉脯掌门人,张文跃的新年愿望很简单:让靖江肉脯走得更远!

 

2014年初,张文跃经营的亿泰食品公司新产品——味巴哥肉脯正式推出市场,很快铺开了上海“百味林”、上海家乐福、乐天玛特等大型零食连锁和商超的高端销售链。同时,企业在靖江市场全面布局,开设了10家直营店,单日销售额最高达到10万元。针对炙手可热的电商市场,味巴哥肉脯也开设天猫旗舰店,并创下单日销售万单记录。日前,央视《品质》栏目还慕名来靖,拍摄味巴哥肉脯生产场景。

 

面对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张文跃已经布下明年的棋子:在江阴、无锡等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试点开设10家直营店,让靖江肉脯新味道飘出靖江。

 

高 俊  考得劳动保障监察员证

 

对高俊来说,2014年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年。这一年,做了四年大学生村官的他考进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2015年,高俊的最大心愿是拿到劳动保障监察员证。

 

高俊说,2014年上半年,市人社局有几个岗位公开招聘,他正好专业对口,就报名参加,顺利地通过了考核。2014年7月,他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加快完成角色转换,根据新的岗位要求,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考到了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证。平时,前辈们外出办案,他用心学习前辈们的办案方法、提高与劳资双方的沟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2015年,他将参加国家相关考试,努力考到劳动保障监察员证。

 

陈雪年  和同学一起用车轮丈量靖江

 

2014年秋学期,陈雪年离开苏州太仓老家,来到滨江城市靖江,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陪伴他的,只有一辆山地车。短短半年,他因车结缘,加入了靖江先锋骑行俱乐部,游历了孤山镇、马桥镇和靖江城区。

 

骑行游历过程,让陈雪年认识到自己身处的小城不仅有热闹繁忙的步行街和上海城,还有着秀美的孤山、清丽的乡路和热情的村民。他在学校参与发起成立了骑行社,如今已有近20名成员。

 

新的一年,他希望身边有更多同学喜欢骑行活动,加入到这项健康的运动中,一起用车轮丈量靖江、熟悉靖江、融入靖江,跟着骑行俱乐部开展公益活动,让怀德学子的身影活跃在靖江每一个角落。

 

相关新闻

 

22名外省籍教师说说心里话

 

靖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本报讯 (记者刘敏)“靖江给我的太多。”“故乡不一定是出生地,只要是奋斗过的,流过汗、流过泪的地方,就是故乡。靖江就是这样的地方!”前天下午,在市教育局举办的“让青春在这里飞扬”——外省籍教师迎新座谈会上,22名外省籍教师畅谈在靖工作收获感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辞旧迎新。

 

目前,我市共有百余名外省籍教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新疆、内蒙古、东北、山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其中,有早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靖江,至今已在靖从事教育工作三四十年的老教师。也有我市自2006年起,从外省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其中大部分来自东三省地区,不少老师都具备研究生学历。近年来,我市在教师招聘中,放开户籍限制,越来越多的外省教师通过教师招聘,来到我市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施展才华。他们在市教育局、学校的关怀下,逐步适应靖江的生活,并在这里成家立业,收获了事业、爱情的双丰收。他们在教学事业中稳步晋升,很多成为教学骨干。不少教师在省市级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评比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而为了靖江的教育事业,为了放不下的学生们,他们中也有很多人,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有的甚至已经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乡。新年到来之际,市教育局组织部分优秀外省籍教师举行座谈,说说心里话,帮助他们排遣思乡之情,也请他们谈谈在靖生活、工作的困难,并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多提意见。

 

老师们说,来到靖江是缘分,也是幸运。从陌生的方言、难以适应的气候、举目无亲的孤独,到逐渐融入靖江,爱上靖江美食、收获教书育人的成就与幸福,来自外省的老师们,在靖江得到了甚至优于本市教师的发展机会,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尊重、支持鼓励和理解包容,让他们将靖江视作“第二故乡”,兢兢业业在教育战线上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