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惹祸老太全身浮肿 大年初二再“换电池”

17.02.2016  19:35

【龙虎网报道】(通讯员  林安  周宁人)2月11号大年初四,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迎来了一位老病人,她“熟门熟路”走进病区,敲开了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邹建刚教授办公室的门:邹医生,我来“换电池”啦!

十多年前的意外结缘

王奶奶在一次农活后胸部出现不适、气喘、头晕心慌,后来腿部逐渐浮肿,最终蔓延全身,睡觉都睡不好,夜间要反复坐起,在多家医院多个科室接受治疗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一次机缘巧合,王奶奶无意中看了一份报纸就医指南,在家人的劝说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

一经检查,结果完全出乎了家人的意料,王奶奶的“浮肿症”居然是因为心脏出现了问题!体检的结果显示:王奶奶患了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内科专家在经过仔细查看病历资料,特别是心电图和超声检查报告后发现:王奶奶的心力衰竭病史已经长达5年了,一般的药物治疗很难有效控制,那时,刚从美国深造回来的邹建刚主任医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能不能将他在美国学到的CRT技术用到王奶奶身上,或许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CRT”的真实面貌

CRT技术全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是近10余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最大进展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慢性心衰患者最显著的表现在于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电的传导和收缩不协调,简单地说,就好比人在走路的时候,左右腿不协调,出现了“一瘸一拐”的现象,同样心脏不协调的后果就会引起心脏泵血能力的下降,即出现心慌、气短、浮肿等现象。CRT手术就是通过在病变的心脏部位安装心脏起搏器,使得病变的心室跳动节奏能够恢复到正常,协调运作,避免心脏“一瘸一拐”,使心脏功能得以恢复。

这种采用起搏治疗心衰的手段在国际和国内都是认可的比较成熟的有效治疗方法,只不过国内成功开展的例数并不多。邹建刚主任医师是从2005年开展CRT手术以来,至今已经成功开展数百例手术。

邹主任将自己大胆创新的想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后,立即进入了手术的准备阶段,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格的术中控制,王奶奶成功地完成了CRT手术,安置了心脏起搏“小助手”。

此后在“小助手”守护的10年里,王奶奶再也没有出现过心慌、气喘和全身浮肿的症状,能够每天睡好“踏实觉”了,而且能够轻松地做家务活了。 

CRT将造福更多的患者

随着技术的发展,CRT治疗心衰已获得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邹建刚表示,采用CRT技术治疗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比单纯药物治疗降低51%,同时使心衰患者的住院率下降29%。另外CRT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技术手段——CRT-D技术,带有除颤功能的CRT-D技术还能准确地识别恶性心律失常并能在发病第一时间进行除颤治疗,就像精准导弹一样直击病变要害,防止心衰患者猝死的发生。

邹建刚主任医师介绍说,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心衰治疗已经不局限于以前的“先药物治疗,再手术治疗”的方式,无论是预后效果,还是5年存活率而言,有些患者更适合早期开展手术;另外,对植入普通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如出现上述王奶奶类似症状,也可从原来的普通起搏器“升级”到CRT,从中获益,保护心功能。 

专家门诊:

为了让更多慢性心衰病患以及家属了解心衰的起搏治疗方法,为适合起搏治疗的心衰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江苏省人民医院邹建刚教授和侯小锋副教授将于2016年2月起每周一上午开设“慢性心衰起搏治疗专病门诊”。

门诊时间:

邹建刚教授:

每周一上午08:00-12:00  :心衰起搏治疗专病门诊

每周四上午08:00-12:00  :专家门诊 

侯小锋副教授:

每周一上午08:00-12:00  :心衰起搏治疗专病门诊

每周三下午02:00-17:30  :专家门诊 

邹建刚教授简介: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委员,心衰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包括CRT即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慢性心衰、射频消融术。

研究方向:心脏性猝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慢性心衰同步化治疗的优化研究。

侯小锋副教授简介:

2003年7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工作,2006年始主要从事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方向,已获导管射频消融及心律失常装置植入介入资质。目前能独立熟练完成各类起搏器植入和射频消融手术。

来源:龙虎网  编辑:刘佳佳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