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裕堂吴氏:行商乃习儒

25.05.2016  10:33

  吴名煃(左)与父亲的合影

  “以义取利,义在利先,财自道生,行商乃习儒”,这是曾在南京经营云锦生意的百年老字号“吴家账房”的传世家规。虽是经商世家,但吴氏一门坚持以儒立身,甘当廉贾,做生意童叟无欺、诚实守信,曾将云锦远销到南洋及欧洲,吴氏“德裕堂”因此而享誉四方。

  交汇点记者李爽

  通讯员金戈宁纪轩

  【家风故事】

  以诚交易换真金

  南京门西钓鱼台83号、85号、87号和钓鱼台93巷1号建筑群,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老城南一带居民称之为“吴家账房”,是一家经营云锦出口的商行。它的堂号叫“德裕堂”。

  乾隆年间,南京吴氏改墨为缎,由游贩变成坐贾,从此世代在秦淮河畔的老门西钓鱼台做起缎商。吴氏以“以义取利,义在利先,财自道生,行商乃习儒”为家规,要求后人坚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做人原则。

  道光年间,吴斗垣成长为家族中的“掌门人”,他把“德裕堂吴悦来缎号”的生意推向了高峰。

  吴斗垣常年跟随父辈奔走在南京与广州、广州与南洋及欧洲大陆之间。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后,22岁的吴斗垣改变了之前南京到广州从陆路请镖局押送缎子的方式,改走水路,从南京下关转船到上海,从上海通商口岸装船到广州,再由广州口岸销往南洋和欧洲,开辟了海上云锦之路。

  【今人风采】

  家训精神代代传

  吴斗垣之孙吴名煃(1913-1997年)20岁时,考进上海储蓄银行。吴名煃的母亲李婉茹,常用“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想织女之劳”教育他,反复告诫“做事要开张,做人要收敛”。李婉茹去世前对孙子吴禄生说:“你的祖先是山里人,讲究竹节心虚。你爷爷一生做的不是缎子生意,而是在做人。他挣的钱,是由义生利。

  吴斗垣曾孙吴福生196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后就职于湖南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师。吴福生的弟弟吴禄生为职业律师,2004年,吴禄生得知南京市为云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向有关部门和媒体介绍了“吴家账房”的历史及其建筑遗存,经媒体播出后,在东南亚和南美地区华侨中引起反响。

  独具秦淮民居风格的“吴家账房”历经沧桑,却有幸保存下来,成为“德裕堂”光影故事的遗存见证。而门西吴氏家规强调的做人与兴业一脉相通、相辅相成的理念对今人亦不乏借鉴意义。

  【家训解读】

  以义取利,义在利先,财自道生,行商乃习儒。

  【解读】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生意要坚持“”字当先、诚实守信。“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经商的同时也要学习领悟儒家思想文化,明辨“义利观”,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仁之事,这才是经商做人的大智慧。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