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德法同行”推动全民崇德向善

20.01.2017  11:33

  “做好事给积分,年底获了奖,还能兑换物品呢。”17日,建湖县沿河镇新丰村村民孙万华欣喜地对记者说。建湖2013年率先推出“法治道德银行”,把群众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道德币(积分),存入“法治道德银行”,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可“支取”相应的物品或精神奖励。

  这只是“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等嵌入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更大范畴,促使“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观念深入民心。

  以优良传统植根  德法宣传教育接地气

  “夫妻要忍让,多包容对方。”新年第一天,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司法所开设的传统国学公益课堂上,南京诚明书院院长陈德云就如何增进夫妻感情、营造温馨家庭,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曾因暴力虐妻被判缓刑两年的社区服刑人员汤某,听课后表示一定痛改前非。

  禄口司法所与诚明书院签约,定期开展“德法进社区”活动,国学老师上门讲授“孝、仁、智、信”和“浪子回头金不换”等传统道德文化,勉励社区服刑人员明辨是非、重塑新生。

  淮安市淮阴区在“道德讲堂”中融入法治元素,开展“崇德尚法大家谈”活动,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同时,寓教于乐,精心编排《让房》《退一步》《交通安全》《就怕万一》等优秀普法戏曲作品,利用县黄梅剧团资源,开展“德法文艺大篷车巡演”活动。

  “德法同行”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各地通过入学入队入团守法宣誓、法治成人礼等法治启蒙教育,促进“八礼四仪”等文明礼仪养成,共举办法治启蒙教育5800余场次,发放普法资料22万多份。

  以品牌文化渗透  德法景观润泽群众生活

  穿梭在江苏的城市和乡村,点缀在绿树花丛中的道德楷模、德法名言、法治漫画、法律条文、法治典故,风格独特、形态各异的德法文化风景,从细微处润泽群众生活。

  “弘扬恩来精神,推进德法同行”,成为淮安的闪亮名片,该市开展的“学习伟人周恩来德法同行立家规”活动,使恩来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金坛市充分挖掘“福孝圣地”、三星村遗址、华罗庚故乡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深厚人文资源,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人文共融共促。

  按照“一县(市、区)一品牌”要求,目前全省共创建德法品牌112个,研发德法文化宣传产品455个,开展德法文艺宣传活动6000余场次。省司法厅还择优展播法治格言警句4000余条,法治故事78篇,法治微电影、戏曲31部,法德先贤41人,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融合发展的品牌辐射效应。

  以实践融合聚力  奏响德法大合唱

  “花200万元建村委办公楼行不行?”新年伊始,溧阳市戴埠镇新桥村委将村财务公开事项搬进“百议堂”。“百议堂”聘请乡贤担任理事,纳民意、议村务,调矛盾、促和谐,各抒己见,认识统一后,村党支部决定,简单修缮办公楼,省下的钱,全部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

  推进“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我省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利用社会组织的亲民性、草根性、本土性,吸纳社会力量,走联动融合、各方参与、开放共治之路。南京浦口区培育发展 96家“乡贤会”民间调解组织,邀请一批能力强、品德好、声望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退休干部、老党员等,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邻和睦。淮安、苏州、镇江、南通等地培育道德模范人民调解帮帮团、心理咨询师服务团、普法联谊社和公益律师协会等法律服务社会公益组织,江宁、贾汪、邳州、如皋、仪征、扬中等地成立乡贤工作者协会、法治驿站、德法促进会、五老说和团等,让群众近距离享受到德法服务。

  本报记者 任松筠  本报通讯员 张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