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德法同行”凸显社会治理更大张力——江苏深入开展系列活动规范社会行为扫描

15.02.2017  11:09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本报记者 施为飞

  “储蓄好人好事,收获道德利息。”1月13日,记者走进建湖县沿河镇新丰村,在年底积分“盘点分红”中,刚捧回“遵纪守法光荣户”奖牌的村民孙万华欣喜地对记者说。

  “法治道德银行存储的不是钱,而是群众参与学法用法、人民调解、公益活动、邻里之间的善举等记录。”建湖县司法局局长姜广祝介绍,为提高百姓法治道德意识及文明程度,2013年3月,建湖县在全国推出首家“法治道德银行”,出台《“法治道德银行”建设实施方案》和《积分管理办法》,明确积分事项、积分兑换标准和运行程序。向本辖区村居民以户为单位发放《法治道德银行存储卡》。在运行时,仿照银行的形式,把群众在社会、家庭、学校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积分),存入“法治道德银行”,积分达到一定的分值,可“支取”(兑换)相应的物品或精神奖励。

  法治道德银行设立在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与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合署办公,行长由站长兼任。在村民小组的农民法律服务社设立支行,支行长由社长兼任。法治道德银行设立奖励基金,资金来源为村出资和社会募集。

  在此基础上,银行兼职储蓄员负责将每户村民参与各类法律服务或公益服务活动情况即时记录台账,每月以户为单位进行疏理、打分,填写到《法治道德银行存储卡》上,交由户主保管。每年根据积分进行“盘点分红”,分层表彰奖励。对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分别授予“法律明白人”“遵纪守法光荣户”“遵纪守法模范户”等荣誉。同时,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农户,在申请贷款、务工经商、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

  “以前村里纠纷不断。现在,自从村里开了法治道德银行,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的没了,邻里之间有小误会、闹小矛盾的少了,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多了。”新丰村党支部书记朱书贵深有感触地说,做好事给积分,年底还能兑换物品,村民讲遵纪守法、讲文明道德、讲感恩诚信、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事实上,建湖县沿河镇新丰村的做法,只是江苏司法行政系统发挥道德和法律规范社会行为,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一个缩影。

  2015年3月份以来,省司法厅持续开展“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推进法治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法治实践与社会公益服务相结合,省市县乡联动实施“文明相伴、德法同行”志愿服务,“铭记誓言、德法同行”青少年入学、入队、成人礼宣誓,“崇德尚法、德法同行”格言警句、家规家训、微电影、戏曲征集展播,“百站联动、德法同行”新媒体普法深度融合,“弘扬先进、德法同行”法治宣传教育成果展示等“五大行动”,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司法行政职能,有机嵌入到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更大范畴,使“崇德向善、循法而为”观念深入民心。

  以优良传统植根,德法宣传教育韵味浓

  “夫妻要忍让,多包容对方。”新年第一天,南京江宁区禄口司法所开设的传统国学公益课堂上,南京诚明书院陈德云院长就如何增进夫妻感情,营造温馨家庭,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博得5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的阵阵掌声。曾因暴力虐妻被判缓刑两年的社区服刑人员汤某听课后表示:“爱和善才是幸福家庭的源泉,也是夫妻和睦的真谛!

  “国学公益课堂旨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禄口司法所所长李信华说,他们与南京诚明书院签约,上门送“”,定期开展“德法进社区”活动,有效促进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回归。

  记者了解到,如今,像江宁司法局这样把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培育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例子在江苏俯拾皆是。

  淮安市淮阴区聚焦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德法在人民调解和特殊人群帮扶中的感化作用,在“道德讲堂”中融入法治元素,开展“崇德尚法大家谈”活动,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丹阳市借力传统“”文化,把季子“诚信、仁义”精神融入“德法”宣传,以季子“徐墓挂剑”、三思桥、评劝茶楼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诚信典故为背景,创作法治组合浮雕,使德法传统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张家港市将法治元素融入民间剪纸艺术,研发一批蕴含中华优良传统、法治精神的剪纸作品,增强了法治的道德底蕴和文化韵味。盱眙县精心编排《让房》《退一步》《交通安全》《就怕万一》等优秀普法戏曲作品,利用县黄梅剧团资源,开展“德法文艺大篷车巡演”活动,使“黄梅普法”成为群众喜爱的德法文化产品。昆山市融合昆曲、水乡等地方传统特色元素,拍摄《青青我心》、《微信,危信》等50余部法治微电影,推进德治法治双向互动,打造“尚法昆山”城市名片。

  据悉,开展“德法同行”活动以来,为使法治道德教育更接地气,全省各地司法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德法进校园活动,通过入学入队入团守法宣誓、法治成人礼等法治启蒙教育,促进“八礼四仪”等文明礼仪养成,共举办法治启蒙教育5800余场次,发放普法资料22余万份。将法治元素融入地方戏、农民画、民间艺术、影视剧,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教育与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互融互通。各司法局和监狱、戒毒单位充分发挥文化感染、道德劝喻、亲情感化、法律规范作用,在社区服刑人员、罪犯、戒毒人员中举办传统文化讲堂、写一封家书、诵读经典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文化辐射渗透,德法品牌创建润民心

  法治福孝文化、孝廉并举文化、水乡德法文化、诚信守法企业文化、法治信义品牌文化……穿梭在江苏的城市和乡村,风格独特、形态各异的德法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点缀在绿树花丛中的道德楷模、德法名言、法治漫画、法律条文、法治典故,形成一道亮丽的德法风景,从细微处润泽群众生活。

  为增强“一区一品”辐射效应,淮安市绘制周恩来纪念馆、五德馆、德园、周恩来德与法展览等精品路线,组织“德法同行”黄梅戏、淮海剧、淮剧巡演,开展“学习伟人周恩来 德法同行立家规”活动,打造“弘扬恩来精神,推进德法同行”品牌。洪泽区围绕古堰旅游景区,把大堤各景点“鱼文化”“水文化”融入“法治文化”,在洪泽湖大堤古渔市建成“法苑清风”法治文化广场。“水乡德法大讲堂”及渔民们自编自演的法治文艺节目,成为渔民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全省各地司法局按照“一县(市、区)一品牌”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推陈出新,丰富法治内涵和道德精神,倾力打造一批体现道德理念、蕴含法治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德法品牌,涌现出淮安博里法治农民画、南通“名角普法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德法同行”普法名片,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

  金坛市充分挖掘融合本地道教文化、“福孝圣地”、三星村遗址、华罗庚故乡等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厚人文资源,打造“法治福孝”品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入法治与人文共融共促的局面。涟水县根据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米芾,任涟水军使,惠政清廉的典故,在全县开展廉洁守法教育。如皋市注重打造村级“德法同行”示范点,设立德法文化园(街),通过德法融合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学法用法展板,宣传村规民约及本地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苏州吴江区积极打造“道法吴江e点通”德法宣传平台,高邮市组建“德法同行漫画社”,海安县编写德法教育读本,镇江丹徒区全面打造尚法明德法治文化墙。

  不仅如此,省司法厅还在筛选梳理省级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的基础上,面向全省征集“崇德尚法、德法同行”法治文化作品5000多部(条、篇),依托“法润江苏网”“德法同行”专题,择优展播法治格言警句4000余条,法治故事78篇,法治微电影、戏曲31部,法德先贤41人,征集法治先进人物137人、创客建议172条,进一步提升了法治文化融合发展的品牌辐射效应。目前,全省共创建德法品牌112个,研发德法文化宣传产品455个,开展德法文艺宣传活动6000余场次,促进了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以实践融合聚力,法治建设实效得升华

  “花200万元建村委办公楼行不行?”“集体部分土地征用款该不该发?”“新年第一天,溧阳市戴埠镇新桥村委将村财务公开事项搬进了“百议堂”。

  “村党支部是多年的先进,将原来的旧办公楼修缮一下是对的,但绝不能花大钱争彩头。”理事陶正华开门见山。

  “涉及农民利益和重大财务收支应及时逐项逐笔公开,当前村道到户、路灯安装、电视宽带、养老保险等问题还急需资金解决,应将这笔款项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让村民了解“家情”,摸清“家底”,大家各抒己见,一番推心置腹、鞭辟入里的剖析,让镇政法委员兼村党支部书记陈朝辉茅塞顿开。

  “百议堂做到民事民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德法并举,对强化基层自治,起到了积极保障和促进作用。”陈朝辉感慨地说,“百议堂”聘请“乡贤”担任理事,听民声、解民忧,调矛盾、促和谐,纳民意、议村务,讲文明、树新风,探索了村民参与式治理的新路,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社会和谐的“稳压器”。

  为深入推进“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近年来,省司法厅坚持实践融合,积极利用社会组织的亲民性、草根性、本土性,吸纳社会力量,走联动融合、各方参与、开放共治之路。淮安、苏州、镇江、南通等市培育“道德模范人民调解帮帮团”“心理咨询师服务团”“普法联谊社”和“公益律师协会”等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社会公益组织和一批道德模范及文艺团体,全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法治服务。

  南京浦口区培育发展96家“乡贤会”民间调解组织,邀请一批能力强、品德好、声望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退休干部、老党员等热心社会公益的积极分子,利用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乡邻的和睦。

  连云港市组织律师、高校学者、机关干部等人员成立“以案说法”讲师团,协调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地,开设社区德法大讲堂、模拟法庭等进行德法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直观生动宣传弘扬德法文化。

  江宁、贾汪、邳州、如皋、仪征、扬中等地成立乡贤工作者协会、法治道德银行、法治驿站、德法促进会、五老说和团等,推动“四个全覆盖”体系建设向下扎根。

  为增强群众对德法实践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省司法厅出台《“德法同行”十项举措》,多次召开“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推进会,实地观摩各地典型做法和特色亮点。各地司法局根据《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系统开展“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的通知》,在法治文化体验馆、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入忠孝礼义信等传统道德因素,共建立德法宣传阵地4602个,推动了法治信仰塑造与道德培育的有机融合。

  各设区市司法局、监狱局、戒毒局组织“崇德尚法好家风”法治家规家训家书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法治家规家训585条,征集法治家书187件。省厅在对作品汇总评选的基础上,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播和宣传。

  省、市、县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监狱、戒毒单位先后联动开展了“4·8司法日”“德法同行”拥军行、中秋国庆重阳节联动服务宣传、“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等系列活动,共发布微博微信和宣传信息8万余条,网友阅读量超过670万人次。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出“美好城市 法律相伴 你我共创”倡议推广行动,吸引224万余人参与、转发电子签名和承诺,开展“继承先烈遗志 尊崇宪法权威 共筑共享法治江苏”主题活动,1.3万余人参加现场宣誓,5万余人参与网络宣誓,22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万人学法”线上竞赛,举办“普法惠民环省行”大型社区活动12场,现场文艺演出和法律咨询人气高涨,形成了让群众“靠过来”“动起来”,全民参与、寓教于乐、普治共举的生动局面。

  据统计,自“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开展两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德法同行”志愿服务活动6193场次,征集法治文化作品5000多部、格言警句4000多条;“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拥军行活动举办法治讲座531场次,发放资料22万余份,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办理涉法事务1400多件,84个县(市、区)有自己的“德法同行”品牌,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以道德升华法治实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增强全社会法治信仰与道德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柳玉祥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挖掘创新“法润江苏·德法同行”品牌的内容、载体和形式,按照“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要求,在满足群众需求上找准着力点,在弘扬优秀文化上增强感染力,在继承传统美德上提升亲和度,以道德元素内化法治权威力量,以法治规范外化道德教化作用,进一步凸显德法同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更大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