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鸡汤文背后的产业“江湖”

06.06.2016  20:07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是微信下载界面的一则推广语。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超过5亿人使用的微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沟通方式、支付行为、信息获取……它的创新也成为业内外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微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信息接收的重要平台。每天打开微信,或点开朋友圈分享的文章,或点开自己关注的公众号的推送文章,已经成为年轻人乃至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每一次阅读、转发和分享,或许就在茫然不知中成为一些利益群体的获利源泉。那么微信鸡汤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如何实现对其有效监管?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见习记者  韩亚聪

打开微信,无论是在群聊中还是在朋友圈,你会看到越来越多心灵鸡汤类的文章。或养生塑形、或减肥治病、或人生箴言、或风水命理……甚至,你身边的长辈或朋友都已成为这些鸡汤文的“推销员”,不厌其烦地分享、转发。

但是,你是否知道,这些看似纯净如水的鸡汤文背后,却是一个拥有多个利益方参与的产业“江湖”。这些鸡汤文不仅有可能成为一些人赚钱的工具,甚至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宣传阵地。热情转发背后,你或许也正间接地成为这些产品信息的免费传播者,被不良商家所利用。

伪名人”的心灵鸡汤

冒用名人姓名作为作者传播微信鸡汤文,企图达到最大转发效应和阅读量,实质上是利用名人的真实姓名资源,消费名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吸引眼球,以达到获利目的。

小栗有些哭笑不得,她的生活结结实实地被微信鸡汤文“刷了屏”。

每天一早,远在辽宁的爸爸就给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小栗发来微信,毫无悬念,每次都是一水儿的心灵鸡汤。

姑娘啊!可长点心眼》《最浪费生命的4件事》《家就一个字,用心一辈子》《起床时有八大禁忌,第一条恐怕你就不知道》……这是小栗的爸爸最近转给她的微信文章。小栗说,除了这些,她还时常能在父母的朋友圈看到分享文章。“大部分都是些养生或者人生哲理的文章,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纳闷和苦恼的不止小栗一个人。

大学教师周勇一年前为父亲注册了微信号,一些养生健康类的文章就开始成为父亲每天的必读内容。不仅自己看,他还要求儿子也必须多看看。“我知道他是好意,但是有一些文章很明显是不科学的,不仅无助于健康,有可能还会伤身,我也不好打消老人的热情,毕竟,他是为了我好。”周勇无奈地说。

有网友总结了微信最让人讨厌的各种行为,除了微商刷屏、各种帮忙投票、群发清理好友信息等,鸡汤文霸屏也已经成为微信朋友圈一大“霸权组织”。

即使是这样,源源不断的微信鸡汤文仍出现在每天的微信圈中,这也证明此类文章的确有其吸引人之处。而实际上,这些刷屏的微信文章除了标题吸引人,更吸引人的是,它们往往以一些名人的名义散发出去。

可是,这些鸡汤文真的都是出自名人之手吗?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烟恋上了手指,手指却把香烟给了嘴唇,香烟亲吻着嘴唇,内心却给了肺……

这些文章都是署名为莫言的鸡汤文。不少人更是因为标题上注着“莫言”二字,才果断地点了进去,并在几秒钟内迅速转发,因此“100000+”的阅读量是“家常便饭”。但莫言的女儿管笑笑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她的父亲莫言正在创作,不上网,也没有微信。  “我父亲说,‘这些流传甚广的名言警句都非我所作,我向作者的才华表示敬意’。

白岩松也曾站出来针对这些微信鸡汤文打过假。面对“我的世界没有你,很久了”那类酸文,白岩松说,“我从来没说过,我没那么小资”;面对“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那类抒情体,白岩松鉴定过后也称,“我没那么文艺青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曾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类鸡汤很多都出自段子手,他们通过微博、微信分发出去,博取点击量和粉丝量,吸引大家对产品、商品的关注,最终实现盈利的商业目的。”沈阳认为,这些假鸡汤若是不小心被“被冠名者”尝到,他们也只是苦笑或者嗤之以鼻,很少有出来打假的。

西安长期从事民商法律事务的律师舒思敢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冒用名人姓名作为作者传播微信鸡汤文,企图达到最大转发效应和阅读量,实质上是利用名人的真实姓名资源,消费名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吸引眼球,以达到获利目的。“站在法律的角度看,这种行为侵犯了名人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而对于广大读者和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误导和诱骗。

一条隐藏的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由广告主、软件后台提供商、平台服务提供商、微转兼职人和消费者等参与方构成。

一条条微信文章从指间传播出去,看似净化心灵、提升阅历、服务健康,但其实,这些“心灵鸡汤”传播的绝不仅仅是理念。当你转发或分享一篇这样的文章时,或许你就成为这条产业链上的一个贡献者,而你自己却茫然不知。这是一个隐蔽在大多数人视线之外的产业“江湖”。

据了解,微信里广为流传的鸡汤文大多是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转发后每得到一人次的阅读就获得1分到1角钱不等的奖金,转发平台则是根据最终的阅读量获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记者在QQ上搜索关键字为“微转”的QQ群,发现了近十个人数超1000的微转群。有几十、上百人数的此类QQ群更是不计其数。

5月16日,记者以兼职者的身份加入了一个名为“微转咖官方群”的QQ群,当记者表示想做兼职时,一位群内的客服人员马上热情地介绍并告知需要先阅读新手教程。记者在该群内的公告中找到了其所说的“微转咖新手赚钱教程”。

该教程规定,一天内处于同一WiFi环境(同一IP)的任一人点击并阅读完微转咖平台任一或多篇文章,只算一次有效点击量。

关于提成和收益,教程也有详细的规定。朋友转发后,点击情况同上,注册分享人按会员级别比例提成。邀请会员(徒弟)注册后,徒弟赚够2.6元,师傅得0.5元。注册就送2元,邀请送0.5~1元,转发/分享点阅0.05~0.1元,还获得徒弟提成15%~25%收益,赚10元起即可微信红包或支付宝提现。同时,转发文章和微信提现需要关注指定的微信公众号。

该QQ群内一位44岁的女网友告诉记者,她做微转的兼职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只是当做空闲时的随手转发,收益并不像宣传的那么诱人,“今天我转发的就挣了2块钱。”另一位男网友说,自己刚开始做,还未提过现,“做这个,不能抱着挣大钱的想法,就是娱乐娱乐,随手转发一下,不行就撤。

对于记者所提及的“难道不担心这些文章后的广告是虚假广告吗”的问题,一位微转兼职网友表示从未留心过是否有广告,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另一位兼职网友则表示,自己并不关心广告的真假,这与自己也没有什么关系,“大家都是为了挣钱,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在其他QQ群,却有一些用户在留言板上吐槽:“我提现的都还没有到账,感觉太坑人了”“我的钱有半年了,都没有到账,再不相信你们了”“你那是骗人的”……文章转发出去了,而钱不一定到账。而他们转发的都是一些什么文章呢?这些文章中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记者关注客服提示的微信公众号,并授权登录后,便进入一个收益界面。点击“赚钱”,出现众多可分享到个人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列表,如《备孕很重要中医有4个备孕方法》《驾校老师段子多(东北话版)》《灵魂深处的东西,总是安静的》等。看似普通的鸡汤文,其实是一个隐含着多方利益的平台。记者发现,在这些文章中,文末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一则“50天暴瘦32斤,胖妹逆袭变女神(图)”的广告,点开后是一款减肥茶的广告,有案例、有照片,也有卖家的联系方式。

这些带着广告的微信鸡汤文是如何在平台化运行下实现产业化的呢?记者调查发现,这个产业链由广告主、软件后台提供商、平台服务提供商、微转兼职人和消费者等参与方构成。

记者通过在网上搜索找到了杭州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主页面上有大幅的关于“微转”的宣传标语:“微转,一个新推广时代已经到来”。

记者以投放广告的名义咨询了该公司客服,据客服介绍,他们是技术和硬件商,只提供软件后台,不提供转发平台服务。这个软件后台的年租金为6800元,半年租金为3880元。“我们给你一个软件后台,通过这个软件后台转发分享出去的微信文章里就带了你的产品的广告。

北京的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宣称有“300万自媒体,3000万日曝光量”,这是一家平台服务提供商,负责通过微信文章及其中的广告连接企业与消费者,而微转兼职人就成了“无形的桥梁”。得知记者想“投放广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马上与记者进行了电话联系。她介绍,该平台广告主要付费方式是按文章阅读量收费,分为全国推广和地区定向推广,价格分别为一次阅读0.3元和一次阅读0.5元。以此计算,一篇从平台转发出去的文章阅读量如果能达到10万,平台服务商就能够获得3万元~5万元的收益,减去平台支付给微转兼职人的约3000元~5000元,平台服务商利润可达27000元~45000元。

只需要在我们的官网注册一个广告主的账号,再用你们公司营业执照的原件拍照认证,然后就可以提交广告,投放到我们的APP上,用户就能在微信、QQ空间、微博上转发传播。”而对于产品质量及其他信息,这位负责人并不关心,并表示“不需要对产品提前监测,只要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就行”。

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从事微转业务的公司不在少数,此类APP在各个应用下载平台也很容易便能找到,其业务范围覆盖了包括微信、QQ空间、微博等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交平台。

病毒式传播背后的骗局

除了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信息模糊不清的情况,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你对微信鸡汤文的热心转发不仅是在替别人“挣钱”,更有可能会害人。

一条条热气腾腾的心灵鸡汤文从一个个APP平台上由微转兼职人散播出去,形成病毒式传播效应。而仅仅是“鸡汤”泛滥其实并不可怕,当这些被广为流传的文章成为不正当利益的载体时,我们就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了。

记者随机点开了一篇通过APP平台转发的微信文章,并点击了文章末尾的广告,通过扫描广告中的二维码,添加上了一名自称是减肥达人的卖家的微信好友。当记者表示自己“想减肥”后,这位卖家十分热情地开始了对其产品的介绍。据她介绍,她推荐的是老中医古法减肥茶,它是老中医纯手工制作,采用中草药成分,能排油减脂,哪里胖瘦哪里。把体内的垃圾毒素排出,真正起到一个减肥的效果。“这款减肥茶是我自己本人用过后效果好才推荐的。

当向其索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信息时,该卖家将一个包装盒的照片和一张减肥茶专利发明公布截图发给记者。而对于记者多次索要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生产厂家的信息,该卖家不予回复。

随后,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该减肥茶专利的信息,得出的反馈为“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记者电话咨询国家版权局获知,此种情况说明该专利已经失效。“就算没有失效,光有专利没有其他许可证也不具备生产的资格。”国家版权局工作人员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规定,一个合格的产品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如有必要时还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还发现,这些泛滥的鸡汤文中有着众多医疗产品和美容产品的广告,而且都标榜疗效显著,比如丰胸产品的广告。记者通过扫描一篇鸡汤文中的二维码,随机添加上了一位丰胸产品的卖家。据这位卖家介绍,她所销售的这款丰胸产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5年多时间,并且非常畅销,并表示自己也是产品使用者和获益者。她还向记者提供了该丰胸产品的生产单位、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等信息。记者根据卖家提供的生产单位名称,向其所说的这家在广州的生物科技公司咨询,这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公司有这个产品,所以没办法回答你的问题,你还是问问其他企业吧。

除了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信息模糊不清的情况,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你对微信鸡汤文的热心转发不仅是在替别人“挣钱”,更有可能会害人。

2015年3月,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人老刘在网上花1760元,买了一种“血钻野燕麦”的男性保健品。服用之后,老刘接到骚扰电话。不断有“总监”“院长”等人物,以治病为借口让老刘买各种乱七八糟的药物;而后出现的“消保委人员”“财务人员”“经理”等角色,则说前面“出场”的人有问题,称给老刘补偿,但要其交税。

就这样,短短几个月时间,老刘汇了14笔款,共计54万多元。然而,吃了这么久,一点效果都没有,最终老刘报警。警方经过两个多月调查,在广西南宁一举捣毁这个诈骗团伙,共抓获17人。据悉,为了骗老刘,诈骗团伙先后出动了8人。

广西南宁的这一“血钻野燕麦”诈骗团伙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最近《新京报》记者进行调查采访并亲身体验后发现,“血钻野燕麦”的骗局还在继续。记者在两家不同转发平台的文章下方广告链接中,找到两个宣称免费领取的商品,在广告页填写了电话、住址之后提交。客服打来电话称,商家在武汉,从武汉邮寄两盒产品,需要邮费及材料费共计200元。记者通过国家食药监官网查询得知,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仅为生产糖果。而承载着如此骗局的广告,正是隐藏在一篇题为《这样减肥,10人有9人成功》的鸡汤文当中。

理性选择和完善监管并重

只有在执法监管部门主动及时执法,打击不法推广,加上广大用户的理性选择、慎重传播、警惕阅读下,才可能营造一个良性的微信朋友圈。

对于微信鸡汤文这个产业江湖,微信官方显然也已经有所察觉。

2016年3月10日,微信官方发布公告称,将对“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的诱导行为进行处罚,处罚形式包括删文、限制账号部分能力或封禁账号等。

微信公告称,发现部分公众号近期开展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行为,通过赠送积分、礼品、现金等形式利诱、引导用户转发文章、关注公众号、下载应用软件等,此类行为已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对用户造成骚扰、破坏用户体验、扰乱平台的健康生态,微信将会对此类行为进行处理。

针对微信鸡汤文存在的问题,一名工商系统的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针对朋友圈的广告监管确实为空白,工商部门能做的就是提示风险。该人士建议,对于微商可通过消费者举报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重点从商品及服务提供者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是否发布虚假宣传信息,是否涉嫌传销等方面开展日常监管。

舒思敢律师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交神器微信的爆发式普及推广和应用,各种网络诈骗、非法营销、侵权等行为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披着合法的外衣,精准到达每一个使用微信用户朋友圈。这种借助名人效应,时事热点新闻效应,以及各种夺人眼球的营销推广也深藏在各类鸡汤文中。同时,也有大量用户被这些隐藏在鸡汤文背后的不法分子所欺骗,遭遇重大经济利益损失。“该类营销借助的是新兴社交平台微信,具有传播迅速、转发量大、不易监管、由点到点反复出现等特点,广大用户不胜其扰。

基于此种情况,舒思敢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强监管,提高监管的技术能力,防止监管滞后性,着力打击各种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非法营销推广的诈骗行为。

我国去年十月一日开始施行的新广告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违者将被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新法还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舒思敢说,有关部门应重拳出击,依照新广告法,严格执法,加强网络监管,还广大消费者一个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

另一方面,广大用户应加强信息接收的筛选力度,提高真假辨别能力,善用理性分析,抵制不良信息,对各类带有明显诱导、诈骗、噱头、色情信息的转发说不。对各种劝说消费者消费的所谓客服、工作人员保持警惕。遭遇侵权时,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在执法监管部门主动及时执法,打击不法推广,加上广大用户的理性选择、慎重传播、警惕阅读下,才可能营造一个良性的微信朋友圈。”舒思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