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叫大巴,叫板城市公交

05.08.2015  10:34

  继出租、专车、快车、顺风车之后,滴滴高调进军巴士市场

  新华报业网讯 当人们还在体验通过手机搭乘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时,“手机叫大巴”已经高调进入城市出行市场。8月4日,滴滴巴士透露,已和联想、华为等企业合作,为企业员工的班车出行提供解决方案。就在半个月前,滴滴巴士上线,首批覆盖北京和深圳,年内将在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30个城市推出。滴滴进军巴士市场,对城市公交进行攻城略地。

  锁定20-40岁上班族

  此次滴滴巴士延续滴滴公司一贯的做法——补贴、免费。上线首周,滴滴巴士推出“1分钱”体验活动,所有用户一周内只需花1分钱即可乘坐。不过,滴滴巴士业务目前尚未接入滴滴APP,通过官方微信平台进行预定。滴滴巴士事业部总经理李锦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滴滴巴士主要与旅游公司和租赁企业合作,结合线下闲置大巴资源进行数据匹配,搭建平台完成用户找车需求。从价格上看,北京、深圳的滴滴巴士定价为0.4元/公里,单程花费7元到13元不等,是城市公交价格的3-5倍。与出租车、专车、顺风车相比,滴滴巴士的目标用户群是20-40岁的上班族。

  从市场需求看,一、二线城市对班车市场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由于经济产业园区的开发,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入驻发展等,班车接送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一个刚性需求。包括企业通勤班车在内的定制公交采取社会化运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车辆购置、各种税费、油料、维护及人员费用等。

  运营状况目前并不理想

  需求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民间大巴的运营状况并不理想。今年3月初,易到大巴正式上线,6月初退出市场,运营时间不足百天。看似市场很大,但民间大巴在一些细节上并不理想。首先无法在运营路线上设置站牌,存在搭客找不到车辆停靠位置的情形。虽然大巴车提供类似公交车的服务,但不能走公交专用道,在城市拥堵情况加剧的情况下,晚点在所难免。

  此外,市场上快车、顺风车大力度优惠促销,大巴在价格上并不具备优势。

  定制巴士的“身份”也有些尴尬。定制巴士不是公交运营公司,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入旅游公司、租赁公司的大巴提供交通服务。旅游公司及租赁公司大巴有道路运营许可证,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定制巴士的监管尚属空白。而定制巴士是否可以用公交车站等客、走公交专用道,也没有明确说法。此外,能否跨区运营及运营线路数量等方面,对定制巴士也没有相关针对性的政策。

  上月末,“小猪巴士”登陆南京,首批开通8条“定制巴士”,通过APP和公众微信号售票,提供搜索起点和目的地选择线路;目标线路外,还允许乘客发起线路定制,满30人就可新开线路,收费标准是15公里以内2.9元/人。这种“定制巴士”设有“巴主”项目,如果一个人能召集满30人的线路,就可以当这条线路的“巴主”,享受终身免票和相关优惠。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去年10月,南京扬子公交首创“定制通勤班车”,开通桥北直达新街口等核心区域的定制线路,一度十分火爆。但随着南京过江地铁3号线的开通,以及江北公交线路网络的完善,定制公交从最高峰的十几条减少至目前的两条,市场欢迎程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么大。

  “鲶鱼效应”将撬动公交改革

  但从整个城市公交市场来看,发展空间很大。当南京跨江地铁3号线开通后,业内人士预计公交出行人数明显减少。几个月下来,从过江公交客流上看,虽然二季度日均客运量比地铁开通前减少了约9万人次,但江北区域内公交客流日均提升了6.5万人次。扬子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分析,人们出行意愿越来越强烈,从单一的公交过江转变为公交换乘地铁的公共交通方式过江。据悉,南京江北区域内将增开接驳公交,与地铁衔接。

  从出租车、专车、快车,到顺风车、代驾、巴士,滴滴快的在出行市场布局基本完毕。虽然运营初期,会遭遇站点、线路等门槛,但对于滴滴巴士来说,车票收入只是收入的冰山一角。随着上座率提高、客流量增大,车载广告、车上售货、客户端衍生服务等都可以成为盈利点。而在我国流行的O2O模式中,一旦热门线路实现大规模复制,线上用户群将转化为线下巴士里的消费力,为外部品牌提供营销渠道。而滴滴巴士出现,带来的“鲶鱼效应”,或许可以成为撬动传统公交车管理体制改革的杠杆。

  本报记者吕妍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