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道街光华门两侧城设规划出炉 首建四重城郭都城型制

12.12.2015  01:09

    

  空间结构规划图     

交通系统规划图

  交汇点讯  南京城东规划将有不小的动作,昨天,南京市规划局对御道街-光华门两侧城市设计进行公众意见征询,规划除了进一步明确明故宫、御道街及周边用地保护要求,更将打造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四重城郭的都城型制,而御道街作为都城中轴线串联了三重城郭,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现明代文化的历史轴线和承载现代文明的活力长廊。

   区域现状不妙,历史表现不足,交通通达性不佳

  御道街是明代历史轴线,是南京老城东部的入城干道之一。作为明朝中轴线,在城市中应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但现状缺乏空间载体,历史彰显不足;作为老城东部入囗之一,应具有显著的门户优势,但现状大单位与老小区盘踞,整体活力不足。

  具体表现在区域用地功能、用地产权、建筑质量和道路交通系统等方面。用地功能上,以传统居住、教育设施用地(南航、解放军理工、中小学设施等)、道路交通设施为主,活力不足;产权分布东侧以机关部队、教育科研为主,西侧为居住和少量商业商务;建筑总体质量一般,部分危旧房组团亟待整治;在道路交通系统方面,目前主干路为御道街、中山东路、大光路—光华东街,次干路解放路、瑞金路—后标营路、光华路,作为老城东部入口,主干路路幅较窄,支路路网密度低,通达性不佳。

   规划核心范围42公顷,藏四处国家级历史资源

  该区域北接中山东路,南靠光华路,西靠龙蟠中路(快速路),东靠苜蓿园大街。此次规划核心设计范围为御道街(中山东路—光华路)规划道路红线两侧各50米的围合区域,占地约42公顷,全长2.4公里。研究范围则西扩至玉带河—瑞阳街—大阳沟,东扩至玉带河—南航附中—蓝旗新村,占地约159公顷。

  规划地区为典型的背山面水的都城空间格局。宫城内外水系贯通,宫城内有内金水河,宫城外围为外金水河,通过玉带河与秦淮河水系直接联系。历史资源更是广泛分布,其中,国家级历史资源就有午门、太庙、内五龙桥和外五龙桥四处,市级历史资源1处,为光华门城堡。只是因为历经风霜,这几处历史文物或多或少都存在残缺,比如太庙的24块柱础石均已经被翻动,内五龙桥现仅存桥基和桥拱。

   规划分段打造宫城遗韵、府衙人文和市井活力

  根据规划,这片区域将打造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四重城郭的都城型制,而御道街作为都城中轴线串联了三重城郭。这里未来将成为展现明代文化的历史轴线和承载现代文明的活力长廊。总体空间结构为一轴两片三段多节点,其中,对分别为宫城遗韵、府衙人文、市井活力的三段设计别有新意。

  宫城遗韵段的现状矛盾是历史格局展现与现状封闭大院的矛盾,规划恢复宫城型制,局部打破大院围墙展示遗址节点,拆除重要节点位置的现状建筑,进行更新改造,遗址展示太庙、社稷坛地理位置;府衙人文段的现状矛盾是府衙庄严氛围与现状沿街立面的矛盾,规划重塑历史氛围,具体为柱列展示千步廊序列感,体现历史礼仪,沿街立面整治,重塑历史氛围;而市井活力段的现状矛盾则为老城东部发展需求与现状单一功能的矛盾,未来这里将植入街区功能,复兴地区活力,重点打造正阳门地块和石林地块,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未来将有4条地铁线穿过,11处公共自行车点

  由于规划区域是南京老城东部的入城干道之一,交通也成了这里最引人关注的点,根据规划,将依据现状调整路网结构,增加支路网密度,优化道路断面,强化“三横一纵”主干道快速化的同时,提升慢行空间品质。除了已经开通的2号线外,地铁5号线、6号线以及13号线都将经过规划区域。其中,13号线设月牙湖站,6号线设光华门站,并在明故宫站与2号线实现换乘。

  此外,未来这里还将形成—路一带环状串联的慢行系统。沿御道街两侧绿地与滨秦淮河、护城河步行绿带形成主要的慢行空间,串联主要礼仪性展示场地;从周线向周边延伸串联参与性活动场地。结合轨道交通站点、明故宫遗址、正阳门遗址、大型社区等形成与公交点、居住点、公建点、旅游景点四种类型衔接的公共自行车网点,暂定11处,完善慢行系统。交汇点记者黄欢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