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正当时,走!在宿迁的路上

08.08.2015  19:12

   中国江苏网8月8日讯 (记者顾园园杨群)以前是“请人吃饭”,现在是“请人流汗”。如今,返璞归真的徒步成了一个越来越流行的健身项目。每天在市区运河风光带、环湖滨新区、黄河风光带、市文体馆,你都会看到宿迁市民热火朝天地转圈走路。没有健身房的嘈杂和课程时间的规定,用徒步的方式穿梭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成了很多市民最便捷有效的健身方式。

  户外公园的人数明显增多,手机也成为人们健身的好帮手。画出你跑步的地图,计算出你的运动路程和燃烧的卡路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在朋友圈“”步行数据,好玩有趣的运动APP成为健身者离不开的“神器”。其实,不仅是运动APP,那些与运动相关的特殊面料服装、配饰,也都潮得不得了。

   减压减肥是徒步的主要动力

  8月5日晚7时,记者跟随徒步爱好者兰姐(网名)参加一次集体徒步行,聚集点在市政府广场。一到现场,记者就被眼前的“拥挤”惊呆了,“看来这次又有不少新人加入了!”兰姐告诉记者。

  很多来参加徒步的人都是开着私家车,其中不乏名车。网名为“大菠萝”的网友告诉记者,他是一名私营企业主,每周三都会来参加徒步。“和大家一起走路,不光是运动,途中聊聊天、出出汗,我感觉生活和工作压力都能得到释放!”他告诉记者,在这群“徒步族”中,有人在单位是领导,也有人是企业老总,还有白领精英,但在这里大家都是队友。“各位,我们的徒步即将开始,今天的路线是黄河风光带,行程是市政府大姆指———朱瑞将军纪念馆———印象黄河主题公园———江山塔、春好塔,往返,总里程12.5公里,用时3小时……”活动开始前,领队先用扩音喇叭向大家自我介绍,并讲解了路线和注意事项。随着一声哨响,30多名参与者在领队的带领下快步向前走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领队陈亮,今年41岁,是一名铁杆户外运动爱好者,起初他只是喜欢晚上和几个朋友在市区几个风光带散步,时间长了就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就这样人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就成了有组织的徒步运动。“宿迁有好几个徒步组织,有一个是宿迁户外运动网组织的,规模比较大,人数也多,我参加过几次。”陈亮说。

  在边走边聊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参与者年龄层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还有很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我家孩子太胖了,又不爱运动,为了让他减肥,我们一家一起来参加徒步!”一位带着12岁儿子参加徒步的市民告诉记者。之前,她的儿子体重飙升到了80多公斤,相对于他的年龄和身高,这样的体重非常不健康。经过暑期这一段时间的徒步,孩子的体重减了七八公斤。

  记者发现,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减肥或减压而来。“现在胖太容易,瘦却很难,这项运动虽然很辛苦,但却是最省钱、最有效的减肥方法。瘦下来更健康,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经常参加徒步的张帅说道。

   手机教练”开启运动新模式

  “消耗448千卡,步行18650步,步行了12.98公里。”晚上9时10分,徒步先锋队成员90后高鑫完成徒步,并通过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当晚的运动量。“我现在每周徒步三到四次,有时候在体育馆,有时候就是下班后直接过来参加集体徒步。”高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都有好友在晒自己借助软件统计出来的运动成绩。在手机里下载相关的运动健身APP,通过锻炼,就可以知晓你的运动量和效果,还可以帮你分析和统计“健身目标”,并与朋友们比拼,晒一晒健身成就感。这些健身APP都具有定位、记录数据、分享成果等各种方便时尚的功能,让很多锻炼者对其爱不释手。不仅让宿迁城市徒步族和夜跑族数量增加,还逐渐形成了一些年轻人社交的平台,让运动健身APP“爆火”。

  高鑫用的是一款叫“乐动力”的手机APP软件,这款手机软件根据他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等,制定运动目标,测算出他每天的运动量。在机关单位工作的高鑫,平常朝九晚五的工作让他越来越宅,体重也增加了不少。他曾经办过健身卡,但是三分钟热度一过,就没了动力。不久前,经过朋友推荐,高鑫下了这款软件。看着手机上不断变化的数字,和朋友们一比拼,动力就来了!要是哪天运动量不够的话,软件还会催着他去做运动。

  苹果、安卓等多个手机平台,均推出了不少健身系列软件。日前,记者随意在苹果手机APP商城的搜索栏中搜索“健身”关键词,结果显示有2000多项应用软件,不少下载次数上万。记者发现,从功能上来说,有的手机健身软件类似一个“高级计步器”。这些软件中有专注跑步和步行的“爱跑”、“动动”、“乐动力”等,有偏重于助人减肥的“麦吉减肥法”、“FitTime”,还有专注于塑形的“健身计划”和“腹肌撕裂者”,适合各种运动健身类型。有的健身软件则像“超级玛丽”一样需要你互动闯关,设定好运动目标,一旦1个月错过3次锻炼,进度就会重置为0,整个锻炼过程充满关卡,只有坚持锻炼才能不断解锁关卡,奖励也会越来越多。还有侧重于局部肌肉锻炼的软件,比如“俯卧撑教”,你要将手机置于脸部下方,每次俯卧要用脸或鼻子触碰屏幕才计算一次。软件还会给用户推送提醒,并且在用户健身达到一定程度时,颁发奖章作为鼓励,让用户不会半途而废,可谓是花样百出。

   智能手环让徒步者潮范十足

  徒步过程中,记者发现参与者的打扮也都很潮,速干衣、智能手环等随处可见。80后赵英奇热衷步行,每天绕着黄河风光带走一圈。虽说高温天来个挥汗如雨很是痛快,但出汗后黏糊糊的感觉可不好受。经步行同伴介绍,她在网上买了速干衣,不到半个钟头,速干衣就变得清清爽爽。

  能计算你每天的运动量,能监测你每天的睡眠情况……徒步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人手上都带着具有各种贴心功能的智能手环,这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家住中港雅典城的朱女士就是智能手环的受益者之一。计算运动量和消耗的热量,加上适当的饮食控制,如今两个多月过去,她成功减掉了好几斤。“以前下班后基本不运动,现在习惯每天都会开启运动模式,也邀请了同事家人一起‘日行万里’。给你们看看我昨天的睡眠状况,深度睡眠4小时!”步行途中,朱女士乐呵呵地向朋友展示她刚买的智能手环。

  今年56岁的刘桂芬一年前开始徒步,“刚开始,我一次最多走个三四公里,但是贵在坚持。”为了将这项健身运动坚持下来,刘桂芬也备着“神器”———智能手环。她说,每天看着手环上记录的数据,一个礼拜下来,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一路走来,记者虽然与不少队友进行了交流,将疲惫感抛在脑后,但回程时也明显感到双腿、双脚已经麻木,如果不是在队友的鼓励下,可能早就放弃了。当晚10时,记者和几位队友一起走到了终点。此时,早到达的队友们还在等着大家,看到有人过来都会报以热烈的欢呼声。“我有点想哭,这个过程中,我以为自己要累死了,但坚持下来才发现,其实成功没有那么难!”一位坚持到最后的女生激动地说道。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