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火车站一小时向旅客送出500本图书 ——好书相伴春节回家路

06.02.2016  11:02

  中国江苏网2月6日讯 1月28日,结束了在沛县一个多月的打工生活,41岁的朱建民和5位工友踏上了春节返乡的归程。他们的家,在距离徐州1000多公里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在徐州火车站,朱建民领到一份特别的新春礼物——一本由徐州市全民阅读办和徐州市文广新局联合赠送的图书。

  在车站向候车旅客送书,这可是件新鲜事儿。记者看到,进站口的“送书点”被乘客们围得满当当,大家凭当天车票和身份证就可以免费领取一本心仪的书籍。徐州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处长李晓明介绍说,这次活动是徐州市开展“全民阅读手拉手·春风行动”的一部分,主题为“带本好书回家”。这一次,他们带来了价值1.5万余元的书籍,其中既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追梦少年》《今天我是升旗手》,也有适合大众阅读的《中国历史全知道》和2015年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推荐的12本好书《群山之巅》等。

  走南闯北在10多个省份打过工的朱建民,捧着一本迟子建的《群山之巅》挺开心,“我见过春节送米送油送生活用品的,或者送春联送年画什么的,头一次遇上送书的。我第一次来江苏,这里搞的这个活动很有特色。

  “我当过12年兵,之前也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我都看过,家里书架还摆着这些藏书呢。”朱建民向记者诉说着读书史,笑言自己是工友里最有文化的。“不过后来退伍回家,四处打工,也就顾不上看书了。

  像朱建民这样的进城务工人员,每天为了生存奔波,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儿。就拿他在沛县的工作来说,沿街更换节能路灯,每天要忙活12个小时。“回到宿舍,洗洗后倒头就睡,真是累得啥也不想干。”朱建民一边向记者“展示”手上干裂的几个大口子一边说,大家一个月辛辛苦苦挣点钱,平时能省就省,连买个创可贴都舍不得,专门拿钱买书,会有些心疼。不过这一次,书直接送到了手上,一下子就激起了朱建民的心中的热望,他发动工友们每人都去领一本。

  每一个领书旅客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关于阅读的故事。在淮北修高铁的四川民工赵生永在徐州转车,他特意为10岁的儿子拿了一本《今天我是升旗手》。老家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镇空木村的他,在火车上要22个小时,而且还是无座票。下了火车,他还要坐3个小时长途车才能到家。有工友劝他,路上太辛苦,就不要再背着书了,他不肯,坚持要带。“我5个多月没回过家了,特别想给孩子送新年礼物,我之前买了衣服和玩具,现在才觉得送本书更好。”赵生永说。

  “我以前吃了没太有文化的亏,除了出力气,没啥能干的。现在尽可能看看书,最起码让自己更充实一些。”22岁的辽宁民工穆诚诚说,回家路上,他就能把书看完。以后,他还打算看些专业技术方面的书,打算学点手艺,自己开个小店。

  一本书,也许很难改变一个人,但是一次有益的阅读,一定会给阅读者带来收获。

  “我们想让徐州的书香撒向全国各地,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政府阅读惠民的温暖。”徐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艾新建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把居民综合阅读率纳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同时我省颁布实施《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这也是全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近些年,徐州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开展系列全民阅读活动为主线,以构建具有徐州特色的“书香城市”建设体系为抓手,在全市形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让人人因读书而精彩,让城市因阅读而美丽。

  短短一个多小时,500本图书就被旅客们申领一空。记者看来,在熙熙攘攘的车站和列车里,大家领书、看书,这何尝不是一道别样的春运风景呢?本报记者王 岩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