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县农产品深加工让田间地头产品走向世界

09.10.2017  13:44
        在徐州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牛蒡摇身一变成为牛蒡茶、等牛蒡系列产品;在徐州大丰食品有限公司,黄桃可以做成水果罐头;在徐州忠意食品有限公司,一只只毛鸭经过一系列工序变成鸭脖、鸭掌等产品……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把原材料通过深加工,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徐州沛县河口镇,提起牛蒡可谓家喻户晓。该镇种植牛蒡近30年,8000多户种植,为进一步提高牛蒡的附加值,该镇企业在牛蒡深加工上做足了文章。9月中旬,记者走进徐州福中福食品有限公司,只见清洗、初加工、挑选、分级等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着。“我们主要加工低温冷冻牛蒡产品,所需原材料主要来自袁圩子、孟集和丁六3个村,每年需要4000多吨牛蒡,产品主要外销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地,年出口额达1000余万元。”企业负责人张玉国说,“如今,科学技术让农产品升值增效的深加工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我们的牛蒡深加工不缺设备,不缺资金,唯一缺乏的或许是牛蒡研发的想象力……
        据河口镇党委书记窦铜顺介绍,牛蒡深加工是牛蒡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目前,河口镇正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在具有科技含量的牛蒡精深加工上再发力,力争把这一富民产业做大做强。
        在位于徐州沛县经济开发区的徐州大丰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整齐的水果罐头正从传输带上进入包装箱。“目前企业共6条生产线,生产的10余种罐头产品80%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据企业总经理刘芳春介绍,“我们和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既解决了农户的销售渠道,保证了企业原料的需求,还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共赢。
        目前,沛县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今年上半年,258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带动农户9.7万户。为深度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沛县大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不断延伸稻米、果蔬、肉鸭等产业链条,形成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格局。经过数道工序,水果罐头、牛蒡系列产品等一批深加工农产品“”下生产线,不仅让企业和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效益,而且安全地摆上了“世界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