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 守中有为——江苏徐州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促档案工作提质增效

18.05.2016  16:11

      不久前,记者在江苏省徐州市档案局馆采访时发现,那里处处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蓬勃发展之势。
  市档案局馆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统筹兼顾,把开展专题教育与协调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发档案资源为中心工作服务等局馆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在专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转化为努力把徐州市档案工作建成江苏档案工作一面旗帜的强大动力,以专题教育促进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到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守中有为,向“实”处着力
  “实现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进而建设档案强市,必须把握好‘严’和‘实’的要求,发挥好档案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在采访中,市档案局馆长叶荣强一语中的。
  如何把档案基础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部分新馆建设等工作,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使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运转,各项任务协调推进?局党组认为,时间越紧迫,任务越逼人,越要从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真的担当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随着专题教育活动的持续深入,守中有为的思想随之在局馆干部职工心中渐渐确立,一道道衡量档案“颜值”的指数也在直线上升。
  工作交叉、活动密集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面对这些客观现实,怎样破解难题?只有肯实干、勇担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档案馆举办的“抗战在徐州”档案图片展,有新意、有创意、有看点,共接待团体参观100余批次,参观总人数近2万人,并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凤凰江苏网对展览进行了专题报道,当月点击量达856万次。该展览一举斩获2015年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特等奖,实现了徐州特等奖“零”的突破。与此同时,该展览还突破地域局限,不仅吸引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档案馆参观,同时还被送到学校等地巡展。
  在推进部分市辖县(市)区新馆建设中,市档案局馆没有畏难思想,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监督指导处的同志告诉记者,通过新馆建设专题协调会,专题督办等一系列举措,目前,新沂市档案馆新馆主体已封顶;丰县档案馆新馆主体已竣工;泉山区档案馆新馆完成地基部分,即将开始主体建设;鼓楼区档案馆新馆正进行改造设计。同时,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获得新突破。徐州市数字档案馆项目被列为2015年“智慧徐州”建设重点项目计划,《徐州市数字档案馆项目(一期)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并进入招标阶段,二期工程规划也已启动。
  创新宣传理念,形成集聚效应
  2015年,市档案宣传工作创新的浪潮激动人心。各档案部门改变往年仅在档案馆系统内开展活动的方式,将宣传活动覆盖至全社会,为徐州市民带来全方位的档案文化盛宴的同时,档案宣传的渗透力也在持续增强。各档案部门突出创新宣传和全市联动,区分“常态版、创新版”等宣传架构,促进各县(市)区档案局馆融合互补,对接共享协调宣传的步伐,与全市档案宣传大局相契合。
  记者在翻阅台账时看到,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已形成集聚效应:在全市广泛开展“存真杯•我的成长看得见”儿童成长档案评选活动;全市联动,设立宣传栏(廊)点;借助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介绍“国际档案日”;举办“走进档案馆”系列参观活动;举办“档案——与你相伴”征文;开辟网上专栏,举办网上展览。其中,联手高校打造徐州档案继续教育培训特色品牌、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我的成长看得见”全市儿童成长档案评选、最美档案人的宣传4项创新工作受到省档案局领导的肯定。
  回眸近年来局馆的工作,一大批如“抗战在徐州”图片展、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有“颜值”、有“气质”、有思想的品牌活动,让档案工作真真切切走进百姓的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和“地位”,相得益彰
  徐州档案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档案工作分别写入市委“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草案)、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部分领导参观“抗战在徐州”档案图片展览后,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对档案征集、保管工作给予具体批示。市委副书记夏文达多次听取全市档案工作汇报、实地察看市档案局馆各项工作现场,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多次面对面与局馆干部座谈交流,关心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省档案局馆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来徐州调研,听取档案馆新馆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等相关工作汇报,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给予经费支持。
  徐州档案人以独有的忠诚、专业、使命和担当,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市档案局馆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联合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市挂钩帮扶先进单位”称号,市档案学会被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授予“全国先进社科组织”荣誉称号。
  光荣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望着这些成绩和荣誉,我们相信,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徐州档案人,定能为新徐州建设再立新功。
                                                                (此稿刊发于5月5日《中国档案报》作者:谢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