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的圣旨大多是错的

23.01.2016  08:44

  开口就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摄

  昨天,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江苏省民办博物馆协会承办的“中华民博收藏精品”展览在南京市新街口华荣大厦13楼正式开展。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中,将免费接待各界观众参观欣赏(春节长假闭馆)。本次展出的200多件展品,是省内四家民办博物馆——南京宝缘斋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江阴市宝壶斋茶具博物馆以及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珍品。

  全国唯一的圣旨主题博物馆

  来自徐州圣旨博物馆的馆藏圣旨,昨天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而圣旨博物馆的馆长周庆明也来到了现场。记者了解到,目前其馆藏光圣旨有三百多件,以明清时代为主,其他还有些科举文化文物、青铜器等。圣旨中,又以丝绸居多,比如明代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是由“江宁织造”织就的提花锦缎。周庆明表示,该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圣旨主题博物馆,“由于圣旨往往都是颁发给固定一个家族或一个人,所以具有唯一性。大部分流落在民间。

  从当初的个人兴趣收藏了几件圣旨,到现在馆藏300多件,其中各种曲折艰辛不说也能想见,关键是,如今怎么保护和运营?周庆明表示,该馆对圣旨的保存条件,还做不到像国有博物馆那样恒温恒湿,但也装了各种测量湿度和温度的精确仪表,以便及时监测。加上馆里50多个工作人员,加上水电费,一年需要200多万的成本。

  说到圣旨,电影电视剧中,一般都是太监拿着一个四五十厘米长的金黄色圣旨,开口就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昨天周庆明向记者解读,圣旨分为两种,向全国颁发重要的事情,昭告天下是“皇帝诏曰”,但对某个特定的人进行褒奖那就是“皇帝制曰”。另外,圣旨颜色不一定都是金黄色。周庆明告诉记者:“真正的圣旨分为两种,诰命和敕命,这个是诰命,颁发给一至五品官员的,颜色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颜色越丰富表示受封人官职越高。图案也不一样,一品是仙鹤锦面,二品到五品是云朵。敕命颁发给六到九品官员,颜色比较单一,受封人官职低一些。”除了颜色、说法,圣旨的长度也并非像电视演的那样短。周庆明以现场一件3.2米长的清顺治十八年的圣旨为例,说圣旨的长度绝大多一两米长,三五米也不少,尤其是清朝的圣旨。“清代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书写形式,汉文是从右到左书写,满文是从左到右书写。”而馆藏最长的一件是五米,“一个人是肯定拉不开的。

  76岁老人带来蓝印花布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也来到了现场。现场,一匹匹蓝印花布以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人们同样美好的心愿。有意思的是,南通76岁的施奶奶,带着她外婆、她妈妈的两件陪嫁蓝印花布被面来到现场,找吴元新来鉴定。

  吴元新表示,他一手创办起的这家博物馆,与别家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就是,还承担了研究蓝印花布的任务,“蓝印花布曾经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很多生活用品都与它息息相关。比如被面、包袱、头巾、门帘、围裙、靠垫、肚兜……孩子刚出生,用的襁褓就是它;上学了书包也是它;结婚了要用麒麟送子的蓝印花布被面;到了老年,还要用福寿双全的布料做衣服。

  吴元新说,馆内不少藏品是清代的,而最后使用蓝印花布的那一代人,都已是八九十岁高龄,“再不及时抢救、研究,以后就完全不知道有哪些图案纹样了。”吴元新告诉记者,他目前已经总结出10万多种纹样!而总结出来的纹样,给了吴元新无限灵感,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博物馆不收费,但是衍生品卖得很好,运营成本就从这儿来了。记者昨天看到,吴元新本人的衬衫、丝巾和包包,都是蓝印花布制作,看上去都很时尚,“我们馆内从四五十块到一万块的衍生品都有。

  记者仲敏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