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扮靓三台山

17.09.2015  08:49

  “一年四季皆有景,季季变换景不同”。初秋的三台山森林公园,天气凉爽,舒适宜人,果林里的山楂、柿子挂满枝头,草坪上的欧洲月季、硫华菊五彩斑斓,河堤旁的千屈菜、再力花竞相开放,展开了一幅赏心悦目的“三台秋景图”。而在这幅美妙的图卷上,一座座风姿独具的桥梁点缀山水之间,似道道彩虹扮靓三台山。
  记者来到三台山森林公园镜湖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三台桥宛若一条白玉丝带飘浮在青天碧水之间,自然古朴,空灵淳美。三台桥总长152米,宽度4米,45跨,以栈桥和拱桥相结合的形态组成,全部以老旧石材来打造,两侧长堤把镜湖湖面分割为东、西两个湖区,三段起伏的桥面契合三台桥名字的由来。
  游客张旻站在三台桥上一直拿着相机在拍照。他说:“‘五一’试开园我就来过,当时镜湖景区这个三台桥和静深桥都没建好,现在几座桥都开放了,建得都很美,站在桥上看到的风景更美。”
  三台山森林公园共新建各类桥梁130座,其中景观桥梁91座、市政桥梁38座。镜湖作为三台山森林公园里最大的水面,有三台桥、静深桥、镜湖桥、听莺桥、修竹桥五座形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其上,把各个景点有机相连,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我们遵循桥梁和周边环境的比例关系,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桥梁,细节处理上也十分考究。这五座桥不光自身是一个景观节点,同时也将长堤和湖面进行了有效的串联,让游客在游览其间有着不同的感官体验。”三台山森林公园工程建设一线副总指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梁忠生介绍说。
  “三台桥向西不远处就是静深桥,这样就形成了一堤两桥的景观效果。游客游玩时一定不能错过这桥、湖、堤、山融为一体的美景。”镜湖景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靳强特意提醒记者。
  静深桥是一座单孔高拱桥,总长32米,宽度4米,桥洞距离水面5.5米,两侧石柱栏杆上蹲坐着惟妙惟肖的小石狮,桥面也雕刻了精美的图案。这是镜湖上最高的一座桥,有“静水流深”之意,桥身隆起,宛如驼峰,桥洞高敞,悉可借景。登上静深桥,近可看水中的流觞亭、远可看白马溪涧流入镜湖的层层叠水,镜湖浮烟晴翠的如画美景尽收眼底。
  与三台桥、静深桥纯石材打造不同,镜湖桥是石头和木头构成。桥有三孔,桥身中部微微隆起,桥墩以青石和水泥堆砌筑建而成,高低不同的石柱在两侧次第排开,石柱之间以圆木连接作为栏杆。
  “这座桥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工艺十分复杂。除了桥头、桥尾两边的4个石柱,别的石柱上全部要上、下打通两个洞,然后从桥头开始,把两根直径6厘米左右的圆木串进石柱,直至桥尾。木头的弧度、石柱打洞的位置一分一毫都不能有误差。”靳强告诉记者,镜湖桥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桥面直接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与路面实现了无缝对接。
  听莺桥、修竹桥风格相似,除了桩基外,桥体部分几乎全部是竹木建造。听莺桥位于镜湖偏西侧,桥梁整体多以5米多长的竹子为材料,通过防腐、弯曲、固定等工艺,以弧线和竖向线条为造型,形成简洁、优美、流畅的形态。据施工方初步估算,这一座桥大概需用900根竹子。修竹桥位于镜湖南侧,桥的外立面运用宽竹条双向编织成网状,搭配棕绳系起的一捆捆竹子,在突出生态的同时反映出名俗特色。
  除了水面上的桥,在三台山森林公园还有一座独一无二的空中廊桥蜿蜒起伏于衲田之上。这座桥全长约2300米,总重约4000吨,单跨重量最重达36吨。廊桥上共有28000根栏杆,桥体颜色由紫红渐变为黄色,顺应花田中花色的变化,并错开一个色彩间隔,使桥身在跃然纸上的同时,也能融入整个画面,和谐而不失变化。
  “因为是渐变效果,所以每一根栏杆的颜色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些栏杆加起来总长约84公里,接近苏州到无锡距离的两倍!”梁忠生介绍,“大家可以站在空中廊桥上登高望远,饱览衲田美景,感受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空中廊桥势如山,形如虹,时而蜿蜒于花丛,时而凌驾于台地,时而成为道路的荫棚,时而穿梭于水中,看似无形,实际每一段都有着巧妙的设计。在花间,廊桥大多匍匐于花田中,距地面约1米,偶有起伏盘旋,形成多样的观景体验;在路上,廊桥与自行车道重合,恰好成为其荫棚,桥上桥下同时成为休憩空间;在云里,廊桥凌驾于空中,宛如水袖,最高处约6米,在花田中部形成制高点,能够一览全景;在池边,廊桥穿越水塘时,桥板与水面相接,形成悬浮于水上的错觉,使人与水零距离接触;在溪边,桥经过溪流时,形成一个探入水中的弧,并拓宽桥面形成观景平台。
  “有园皆有桥,无桥不成园”。重视桥梁联系景点、组织线路、点缀景区、增加层次的作用,这是三台山森林公园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相信“十一”开园之后,森林公园内那道道美丽的“彩虹”一定会惊艳游人,倍增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