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锄奸女战士,今朝观礼台上宾

03.09.2015  17:18

  扬州9旬新四军女战士赵征,受邀登天安门观礼台观看阅兵

  陈咏杨宣   今年90岁的新四军女战士赵征。杨宣摄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90岁的赵征,1926年1月1日出生于上海,1942年4月参加新四军,为新四军一师二旅文工团团员。1943年5月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前线到后方从事群众工作,任高邮一区东郭墩乡副乡长,高邮战役发生前,她的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支持前线、抗击敌寇。这次她受邀参加阅兵仪式,非常感慨。赵征说,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国家没有忘记为抗战胜利作出牺牲的老兵,自己作为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的一员,能亲睹阅兵盛景,感到无上光荣。通讯员杨宣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陈咏

  抗战女兵说

  “我在7月份收到请柬,受邀到观礼台观看阅兵,这份请柬代表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曾在扬州高邮长期从事抗战工作、发动群众抗击敌寇的抗战老兵赵征面对这份荣誉,十分感慨。

  上海读书时,带头抵制学日文

  回忆当年参加革命的场景,赵征说,自己不肯学日文,不肯接受旧式包办婚姻,因而走上了革命道路。赵征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了上海租界,规定每个学校都要增加日语课。当时的赵征在上海道中女中读初三,学校强制要求学日文,在思想进步的大哥大姐影响下,开始接受党的外围教育的赵征,带头站出来拒绝学日文。

  此外,资助赵征上学的亲戚向赵父提亲,要赵征和他的儿子订婚。但在赵征眼中,“那人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缺乏上进心和进取精神,我宁可停学,也不愿和他订婚。我有我的想法,那就是去参加新四军。”赵征向大哥赵帛(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成员)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在大哥的安排下,赵征一行,由地下党交通员带领,于1942年4月1日从上海外滩十六铺码头登船,第二天就来到苏北天生港,顺利到达新四军根据地。入伍后,赵征先是被安排进华中抗大教导队接受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三个月后被分配到新四军一师二旅文工团。

  高邮战役前,她当副乡长锄奸

  高邮战役发生前,赵征被任命为高邮县一区东郭墩乡副乡长。主要工作就是领导贫苦农民成立农会当家作主,建立民兵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由于根据地距离敌人据点太近,日伪军经常出动扫荡。为阻止敌军乘汽车进村骚扰,我们带领群众在夜里破坏公路,做好伏击敌人的准备。我们的民兵是24小时值班,是一支很强的防敌队伍,敌人一有动静,就吹号、敲锣。一区环境虽恶劣,但群众基础好,因为工作出色,党组织决定培养我入党。1943年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赵征动情地回忆着,诉说着,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

  “担任副乡长期间,还有件事令我终身难忘。”赵征说,有一次他们抓到一个通敌汉奸,组织上决定对其执行枪决,由区队战士执行后,区长为了锻炼她的胆量,要她过去向汉奸尸体上补一枪。“从给汉奸‘补一枪’这个事情上,我练出了胆子,后来总想着能亲手除掉叛徒。

  在副乡长任上干了一年多后,组织上实行精兵简政,身体好的男同志留下来坚持斗争,女同志必须撤离。组织上再一次找赵征谈话,两条路:一是回上海老家,等到形势好转后再归队;二是去山东,因为山东解放区开辟扩大了根据地,急需大量人才。赵征二话没说就选择了去山东,理由很纯粹:“我要革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