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相适应的体育强省

09.08.2016  17:13

  省体育局近日印发了《江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就规划制定和贯彻落实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回答了提问。
  问:请您介绍一下规划制定的背景。
  陈刚:体育关系国民体质、精神文明、生态环境、社会生产,既能增进人民健康,又能为国争光增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对亿万人民的体育生活高度关注、十分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省政府把体育工作摆上新江苏建设全局,纳入年度计划和考核体系,省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签订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协议,江苏体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崭新阶段。
  国运盛,体育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体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二五”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青奥会和亚青会,省级示范区覆盖率苏南达88%、苏中苏北达81%,11个省辖市建成体育强市,56个县(市、区)获得体育强县称号,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5%,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但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江苏体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体育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进一步破除,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些困难和矛盾,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好思路与目标,精心规划好任务与项目,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补齐短板短腿。
  “十三五”期间,体育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总的来看,既有党和政府加强体育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有社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营造的有利环境。
  第一,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当代体育,已经发展为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综合实力平台。从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到南京青奥会的“完美无缺”,展现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影响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深远,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的指标必然包括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方面。党和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体育改革势必取得突破性进展。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苏建设为体育发展提供新动力,体育在前移健康关口、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
  第二,体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资源、环境、创新制约不断加剧。在新常态下,中央将体育健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为六大消费增长点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采取了财税、金融、价格等一系列政策,着力发挥体育产业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积极作用。《体育蓝皮书·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总量接近1000亿元,已形成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等多业态共同发展的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逐步实现与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科技、传媒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体育在内需拉动、结构优化中的作用已经开始加速显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发力。
  第三,体育成为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日渐富裕的广大群众在遭遇“健康瓶颈”的同时,迫切期望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2015年全省GDP超过7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39元,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1.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有责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人民群众有能力消费更好的体育服务产品。引导城乡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已成为关乎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性、全局性问题。同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中华体育精神,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正能量。
  问:请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过程和总体考虑。
  陈刚:2014年,我们启动了江苏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借助“外脑”的办法,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成立了江苏公共体育研究院,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决策参考。与此同时,我们面向基层、公众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请大家为江苏体育发展共同搭诊把脉,真正寻找不足、看清方向。我们在编制总规划的基础上,明确配套编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人才、健身气功、智慧体育、足球运动8个专项子规划,其中体育产业专项规划将由省发改委审定后颁布。总规划经过10余轮次的征求意见,经过专家论证并修改后,省体育局于6月27日正式发布施行。各子规划将于近期发布。
  规划的编制,充分考虑到国家要求、省情实际和基层需求,对未来一段时期的江苏体育工作进行整体谋划。一是充分考虑时代性,从时代前进的正确方向去思考问题,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去谋划发展,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始终,把“强富美高”内涵贯穿规划全程。二是充分考虑前瞻性,在形势分析上把未来的方向探明,在目标任务上要树立高标杆、跳起来够得着,在关键举措选择上有区域引领的意识和担当。三是充分考虑连续性,在全面回顾总结“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确保基层抓工作有基础、不断档、有方向,确保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充分考虑操作性,所提的指标任务与基层部门充分协商,确保经过努力能够实现;提列重要政策举措经过充分调研,确保符合基层发展实际和需要,做到任务举措分解下得去、落得实、成效好。
  问:请介绍一下规划的基本框架和特点。
  陈刚:规划总体分为成绩回顾、形势任务、关键举措和保障措施4大部分、9个方面、43条,以及6个专栏,共18000余字。第一部分为历史回顾,主要是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五个方面,总结“十二五”主要成绩和存在不足;第二部分为形势与任务,从面临形势、发展理念、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四个方面,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势,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任务,总体目标定为:建成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相适应的体育强省,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第三部分为关键举措,从体制改革、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教、体育文化6个方面,对各项任务进行定性、定量的具体阐述。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人才队伍、依法治体、实施办法等方面进行保障,在此部分,根据当前形势还把体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重点阐述,以确保体育队伍纯洁、体育工作干净。
  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体现对中央精神、最新要求的贯彻,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在体育领域的落实作了专门阐述,在规划主体部分进行呼应。第二,体现改革创新,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会体育组织、推进足球改革等,以破除体育体制机制障碍;提出加快体育科技创新、提高体育教育水平、建设智慧体育,实现体育关键领域科技含量,培养创新创优人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第三,体现与国家、江苏及市县规划的衔接,把国家体育发展规划、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基层重点推进的项目,体现或落实在本规划之中,确保规划有效对接、呼应。同时,与旅游、教育、文化等行业规划对接,促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第四,体现文化性,重视体育精神的继承与弘扬,首次单列了体育文化章节,对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文物等优秀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体育文化产品,充分发挥体育在精神塑造方面的独特功能。
  问:请问规划在推动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陈刚:主要是6个方面:一是转变体育工作政府职能,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管办分离、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规划制定、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形成比较完善的体育政策法规体系。二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加快构建行政监管、信用管理、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三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重点推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鼓励社会参与体育发展,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采用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完善体育社团管理体制,逐步取消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体育协会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对社会体育类单项运动协会实行政社分开,推动竞技体育类单项运动协会形成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实体,实现体育协会依法登记和独立运行。六是加快推进足球改革,建立健全江苏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足协与体育行政部门、事业单位脱钩,在足球业务、财务人事等方面自主行使职权。
  问:规划在推动重点工作方面有哪些部署?
  陈刚: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江苏各项体育工作,重点要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教、体育文化5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笼式足球等,建成一批体育公园和户外健身营地,加快构建城郊及乡村自行车道、健身步道等慢行交通网络,推进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在特定时段和空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构建健身服务网络体系,力争乡镇街道体育协会覆盖率达100%,加快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实体,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体质测定、健身指导和运动能力评定,创新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分级管理等制度,推动体育服务信息化进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运动会、农民体育节、老年人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妇女、职工、残疾人等各类人群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大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动我省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努力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实施《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20年)》,与教育部门共同实施《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着力促进康体融合发展,加大体育与医疗、养老等融合力度,积极发挥体育在防病、治病、康复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
  二是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优化运动队项目结构布局,做大做强奥运争光项目,狠抓尖子人才选拔与培养,保持和巩固优势项目地位,促进潜优势项目向优势项目转化,不断增强奥运争光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运动队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项目(群)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项目中心管理制度。提升运动队综合保障水平,尤其是要完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办法,拓宽组织安置、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切实扶持职业体育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江苏实际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营造职业体育发展良好环境。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努力塑造江苏体育的良好形象。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市队校办”、“县队校办”等联合办队项目布局,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
  三是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体育企业,积极支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一批体育产业特色县(市)和体育器材、体育旅游等特色乡镇。发展体育服务业,引导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大力培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表演等体育服务业,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传媒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展“互联网+体育”等新领域,扶持一批较大规模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扩大消费市场供给,鼓励兴办户外、马术、冰雪、极限运动等新兴项目,支持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在全省范围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试行发放体育消费券,打造集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用品销售、商贸会展等多元功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提升体育竞赛效益,推进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重点品牌赛事,打造具有江苏历史文化底蕴和品牌特色的赛事集群。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体育设施,开发公共体育产品,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四是切实提高体育科教水平。加快体育科技创新步伐,研发专项训练设备,建立融体能训练、康复训练、慢性病运动干预等多种服务手段和方法为一体的工作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着力加强体育教育工作,加快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转变,进一步畅通优秀运动员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渠道,建立运动员入学“绿色通道”,完善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高等教育途径。提升智慧体育建设水平,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基础,推动“互联网+”与体育领域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省的“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和平台。
  五是着力加强体育文化工作。加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加强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保护和推广,积极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和文明成果。科学利用民国体育遗产、南京青奥遗产等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体育博物馆等,努力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目的地。强化体育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倡导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文化创作和生产,大量创作符合时代精神、体育内涵、江苏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强化体育精神传承与弘扬,注重体育精神传承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念,树立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的良好风尚和顽强坚韧、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公平竞争的精神风貌。切实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借助重大国际赛事、活动、论坛等载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交流,积极推动中华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江苏体育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
  江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6月27日,省体育局印发《江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江苏体育“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按照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苏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加快体育工作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着力完善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成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相适应的体育强省,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作出积极贡献。
  《规划》提出了江苏体育“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完善,人民体质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9%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以上,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前列,形成稳定的江苏优势项目群;青少年体育工作实现更大发展,青少年体质水平和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同步提升;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增长,群众体育消费得到较大提升;体育竞赛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育科教人才水平明显提升,支撑体育事业科学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体育文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体育素养成为个人全面发展能力之一。
  《规划》明确了江苏体育“十三五”时期的工作重点:一是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转变体育工作政府职能。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构建健身服务网络体系。三是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四是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五是切实提高体育科教水平,加快体育科技创新步伐。六是着力加强体育文化工作。七是切实加强体育事业发展保障。
  《规划》的颁布实施,为江苏体育“十三五”时期建设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相适应的体育强省描绘了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