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阳,斗蛋,洗艾浴…回味老常州的端午习俗

20.06.2015  14:55

  张端阳,投粽子,斗蛋,洗艾浴……

  粽香飘来,暖暖地回味老常州的端午习俗

  中国江苏网6月20日讯:6月20日,端午节。这几天,常州城里到处飘着粽子的清香。那么,老常州人是怎么过端午的?常州晚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以及多位资深的常州民俗文化研究学者。

   老常州“张端阳”,挺有讲究

  常州民俗研究学者、“老房子”系列画家季全保说,老常州有“赏端阳”和“张端阳”的讲究。“赏端阳”,就是在这个节日里,兄弟姐妹之间阖家团聚;而“张端阳”,即是新上门的“毛脚女婿”必须要做的一项功课了。

  “张端阳”要在端阳前进行。第一次上门“张端阳”,要准备好咸鸭蛋(或皮蛋)、枇杷、红糖、绿豆糕、烟酒等,物品虽不多,但事事如意、样样有情。女儿女婿即便已婚,在端阳节也要回家“张丈人”的,一般来说,新女婿送礼的分量比老女婿要重。

  老常州人传承了礼仪之邦的传统,在端阳节前,也不忘记“张师傅”。旧时学手艺、学生意,都是师傅带徒弟,为了不忘恩师培育之情,一定要在端阳前,去“张一下师傅”,至于物品多少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心意。

   常州人最喜欢裹小脚粽,东门居民有投粽子到运河的习俗

  粽子原名叫“角黍”,早在北周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就这样说:“夏至节日食粽”,远远早于屈原时代。后来人们食粽祭屈原,寄托对他的哀思,约定俗成地演化成了一种特有的风俗现象。

  包粽子,常州人称“裹粽子”,有肉粽,又分鲜肉粽和火腿粽;有豆粽,又分赤豆粽和豆瓣粽,有花生枣泥粽;还有白米粽,蘸白糖或蜂蜜吃,清香四溢。

  常州人一般喜欢裹小脚粽,还有一种创新的粽子叫“龙舟粽”,其实就是在四角粽的形状上再加长一些。

  旧时常州东门居民有端阳投粽子到古运河的习俗,网友“常州小城”说,他小时候就经历过。端阳节早上,他的母亲拎上装有粽子和鸡蛋的竹篮,叫他到运河边,点燃香烛,面朝运河磕头,母亲则双手合十,闭目祈祷好一阵“鱼儿虾儿吃个饱,保护屈原不被咬”后,才取出食物抛入运河。

   端午节最开心的是孩子,经典的斗蛋游戏,00后还在玩

  70后的市民史先生记得,他上小学的时候,喜欢和小伙伴们在胸前挂个“鸭籽袋”满街跑,很威风。晒完蛋后另外一个保留节目就是“斗蛋”。去年端午节,史先生的女儿班级里也举行了绘彩蛋和斗蛋比赛,让史先生觉得非常亲切。

  在常武地区,有的地方还有着给小孩洗“百草浴”的习俗,又叫“洗艾浴”,有的长辈还会给小孩子穿上“五毒衣”,即印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图案的姜黄色衣裤,再挂一个香囊,取其辟邪的兆头。不管是挂香囊、穿五毒衣还是洗“洗艾浴”,都是长辈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