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章,从书痴到乡贤

31.01.2015  13:18

在东兴镇图书馆内的书架上,有一整列的书与众不同。它们有点旧,有点杂,被多次翻阅过的样子。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书共有一万多册,曾经都是东兴镇克成村九组村民张显章的私人藏书。

 

张显章年近70,说起他爱书、惜书的故事,还真不少。50多年省吃俭用,收藏图书近两万册。他是“书痴”,更是“乡贤”,他学以致用,以书睦邻,以书诲人,以书会友,影响着一方乡风。

 

张显章和他的书籍

 

黄金非宝,有书为宝

 

 

张显章的家在埭上一点都不起眼,房子还是20年前翻建的,他也没有重建的打算。张显章每天粗茶淡饭,生活很简朴,仅有的几百元退休工资,都花在了买书上。白天无法静心,他喜欢晚上看书。每天新闻联播结束,晚上7点半到9点,是他的看书时间。张显章非常欣赏一副对联:万事皆空,惟善不空;黄金非宝,有书为宝。近半个世纪对书的痴情,让他真正践行了这副对联的内涵。

 

说起张显章与书的结缘,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他刚刚初中毕业,回到村里当会计说起。

 

那时,农村文化匮乏,农民有个什么病痛的,都会因为缺医少药而受罪,有点文化的张显章动了自学医书的念头。他用仅有的钱买了些医药书自学,渐渐地,买书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图书的种类也由医学书扩大到多类文学,包括纪实文学、人物传纪书。

 

1972年,张显章帮村办场联系业务,开始频繁地出差,便有了更多的机会挑书、买书,也知道了各类书店的区别,知道买什么书必须到什么书店买。为了买书,他节省开支,只要能垫上车旅费,吃上简单饭,其余都是书资。有一次在北京机场,张显章看到很多喜欢的书,可身边的钱不多,于是他就站在书店里算,算费用够回家就行。最后,他只留下到了上海回靖江的长途车路费,其他的钱全部买了书,将两个挎包里都塞满了书。

 

开始,家人对此也不理解。家里并不富裕,张显章却将余钱全部换成了书,而张显章却坚持自己的想法:看了书,懂得多,还能帮助别人。久而久之,妻子和孩子理解了他的做法。1989年,是他买书的最高峰,一年竟买回四五百本。有一次在武汉出差,他发现好书真多,一下子买了200多本,花了3000多元。

 

张显章变得很喜欢出差,可以到外地尽情地逛书店,买书。确定买一本书之前,他都大略看一下,挑对胃口的书买。他的藏书内容包罗万象,有文学、医学、养生学、卫生学等。他尤其喜欢看名人传记,很多朝代的名人传记他都有,共有1000多本,涉及中外名人大概300多个。其中,他又最爱画家传记,比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画家传记。他说,这些人成名成家确实不易,像张大千,为了能把虎画得逼真,能与虎共眠、与虎共枕……他们的成功是用辛勤和努力换来的。

 

就这样,他将仅有的积蓄大都花在买书上。40多年时间里,张显章远涉浙江、安徽、上海等地,花费10多万元,收藏图书1.3万册。其中,珍贵历史文化书籍7000余册,传记文学类书籍1000余册,医药书籍1000余册,地图800余份,家藏书量在全市首屈一指。

 

书多了,保存成了问题,一屋子书要找出哪一本来读也不容易。张显章请来木工,锯啊刨的,一下子做了六个书柜。后来家里建房,搬书成为一项大工程。张显章专门请来几个小工,把书码好,用塑料布包裹严实,安顿到临时搭成的住处。楼房落成后,他又请人将书一担担挑上三楼,三个小工搬了三天。

 

张显章没有捐书之前,记者曾经采访过他的藏书情况,此照片为当时拍摄。

 

学以致用,帮助乡邻

 

在张显章看来,书中既有实用知识,也有生产指导;既有生活智慧,也有高雅艺术。书籍,能启迪人思想,陶冶人情操。周围百姓有什么难处,他会用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

 

为了给乡邻无偿治病,张显章钻研医书,甚至走出去投师求教,与法术高明的医生交友往来。原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张谷才,退休在家行医,在医药界威望极高。张显章多次到南通如皋市向张老请教,并常守候他家门前。他“程门立雪”般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张谷才。老先生说:“小老弟,有事直言。”张显章问道:“过敏性鼻炎,为什么这样难治?”张老说:“此病表在鼻,本在肾,表本同治才能见效。”张显章又问:“有很多人常年腹泻,用很多药都不见效?”张老幽默地说:“一定要在神阙、命门上加火就行。”张显章豁然开朗,意会点头。张老见他好学,赠送给他20多种医书。从张老处学到的技巧,张显章在实际运用时都很灵验。

 

村里有位老妇人,平时不愁吃穿,但经常处在惶恐的状态中,总疑心有人给她下毒。张显章想起自己读过的心理疾病方面的书,怀疑她心理上出现抑郁,就细细与她聊天。一连两个月,他天天给老妇人做心理疏导,竟然使她恢复以往的开朗,乐于与人交流。老妇人感激不已,又是给钱又是送礼,张显章连连摇手:“我不图这个。学有所用是个乐趣。”老妇人没办法,干脆办了一桌酒,把张显章一家都请上酒席。

 

对农业科技书籍,张显章也是兴趣浓厚,因为其中的知识农村用得着。1995年,东兴镇那一片几乎家家养羊。每到繁殖期,人们都盼望多生几只公羊,因为公羊生长快,价格高。但这生公生母,哪是人能控制的呢!张显章又翻开了书,并对照书上写的在自己家进行繁殖试验。不久,埭上人就传开了,张显章家繁殖的全是公羊。原来,羊儿“生男育女”只要掌握好发情配种时机就能控制,张显章将技术一一传授给其他农户。

 

村里还有很多留守儿童,每到暑假寒假,张显章都邀请孩子来他家里看书。有一年学校中考,作文题目与钱钟书的《围城》有关。那群到张显章家看书的孩子,都拿到了高分,因为他们在张家正巧看过了《围城》。

 

在与人交谈时,张显章会时而冒出书中读来的警世格言与他人分享。他家的书引来无数村人登门。只要遇到解不开的结,乡邻都喜欢来张家,在张显章的开导下释然而归。

 

 

捐书公益,继续买书

 

张显章藏书,却更喜欢让书流通起来。早在10多年前,他曾借东兴镇农贸市场,设了个书摊,便于读书会友,也方便读者兑换书、借书,受到村民的欢迎。时间久了,书友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来自四乡八里的爱书人,都喜欢到市场上来找张显章,泰兴、江阴等地也常常有书友光顾。

 

对一些单亲家庭和困难学生,张显章将书免费借读或者赠送,前后送出一百余套图书。他一次性向东兴小学捐赠三百本读物,老干部陈桂君说:“张显章摆书摊不赚钞票,只为热闹,是东兴镇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十多年以前,书还是很便宜的,张显章收购了不少书籍。渐渐地,书的价格高起来,一本书至少二三十块钱,所以现在依然爱买书的他工资还是没有积余,全都用来买书了,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张显章说,有的书,第一次错过了没有买,就不一定再能见到了,错失好书是很遗憾的。“1995年出版的靖江诗人朱根勋编的《咫尺芳草录》,32K本的,那书多好啊,30块钱一本,在那时候算贵的了。但我想,哪怕别的地方省一点我也要买。我还在新华书店买了一套《靖江宝卷》,380块,对于我来说的确贵了点,但因为喜欢,因为需要,所以要买。”他说。

 

看着满屋的书籍,张显章很是欣慰。同时,他也在思考这些书籍将来的去向。有位生意人听说了张显章的藏书,特地找到他家。看过书后,这位生意人愿意以20万元的价格买下全部书籍。这是一笔不菲的金额,但考虑再三,张显章还是拒绝了。他担心这些书被个人买去后,不能妥善保管。

 

2011年东兴镇建成图书馆,镇领导与他对接后,张显章将自己的万册图书移藏图书馆,内有若干孤本、善本等珍贵书籍。张显章说:“我的书到了图书馆,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在广阔的平台上展示,让群众更好地受益。

 

现在,张显章也常去图书馆,看看自己的书,还当上了义务“管理员”。因为他对自己书籍的摆放位置非常了解,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看来,他就是一台“活电脑”。来借书的人找不到要的书时,他能很快地帮找出来。

 

镇领导考虑到他的经济情况,分两年共给他四万元慰问金。张显章有了四万元钱,不减当年买书藏书的雅兴,两年间又从各书店买回3000册有关书籍,有生之年仍在做他的爱书痴梦。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