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彬:钻研焊接技术30年获两项发明专利

17.08.2016  13:22

 

工作中的张文彬。盛义摄

 

工匠名片

 

姓名:张文彬

 

性别:男

 

年龄:51岁

 

岗位:民生集团焊接工程师

 

推荐理由: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打破了国际垄断

 

匠人之语:做什么事情都要做精

 

1985年,20岁的张文彬高中毕业后进入民生集团学焊接,缘分就此结下。30年来,他坚守在焊接岗位,钻研焊接工艺,研究新型焊接材料,开展焊工培训,牵头研发的两项新型焊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从焊工到研发人员

 

进厂后,张文彬就幸运地被选派到上海工业锅炉厂参加技能培训。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张文彬跟随焊接实验室的两名老师学习。这段经历对张文彬的职业追求影响颇深。回靖后,张文彬进入焊接车间,从最普通的焊工开始做起。

 

焊接是个“功夫”活,要焊得牢固、美观,不刻苦不行。张文彬经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湿工作服、焊花灼伤耳朵,都是平常的事。付出总有回报,短短三年,张文彬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焊工,被调到焊接试验中心,担任焊工培训指导、焊接新材料试验等工作。

 

1989年,张文彬被派往湖南大学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脱产学习,取得大专文凭。1993年,张文彬取得高级焊工证。1998年,张文彬担任焊接工艺负责人、焊接班班长。1999年,民生集团向埃及出口液化气钢瓶制造生产线,张文彬被选派到埃及,指导客户调试设备。

 

多年来,张文彬除了不断提升焊接技术外,还对焊接工艺、理论、材料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倾心钻研。他不仅仅是一名焊工,更是一名研发工程师。

 

打破国际产品垄断

 

曾经,国内换热系统受焊接质量技术瓶颈制约,大型高效高性能的换热设备长期被美国、德国等公司等垄断。

 

为了打破国际垄断,民生集团从2012年开始研发高效大面积双管板式换热器,张文彬担任焊接技术攻关小组组长。张文彬和攻关小组的18名技术人员驻守在焊接第一线,反复对比、校正、完善。经过300天的努力,困扰同行业几十年的“复杂材质连接”这个技术难点解决了。经过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检测,产品焊接合格率达到100%,形成的焊接工艺“不锈钢管板与紫铜换热管的焊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爱钻研的张文彬没有停下脚步,他又开始研发换热器的下道工序产品——蒸馏精馏塔,该产品采用复合钢板取代传统的不锈钢板,能节约成本三分之一,但是复合材料中的基层和复合层的焊接工艺成了项目的“拦路虎”。六个月的研发时间里,张文彬8次去镇江,向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的焊接专家请教。他常常早上6点出发,中午就赶回车间,将学习到的工艺、理论转化为实际数据,焊接试验的记录表足足有1米高。经过近200次试验,张文彬找寻到了最优工艺,研发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0年的追求和坚守

 

如今,51岁的张文彬是靖江屈指可数的焊接工程师,但依然30年如一日,奔波在焊接车间、技术研发一线。每天上班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到焊接车间查看工人操作情况,遇到问题随时指导;每当有新设备进厂,他都亲自操作,摸清性能后再手把手教授工人;每次获悉行业论坛的信息后,他都立即赶过去,随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时代发展太快,不学习就会跟不上。”张文彬时刻提醒自己。

 

民生集团正大力推进“工业4.0”,建造“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设备。继承了老一辈焊工精神的张文彬认为:“焊接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普通焊工无用武之地了,但在返修等领域,高端手工焊无可替代。这对焊接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要苦练技能,提升技艺。

 

近年来,张文彬带领焊接团队不断探索创新,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8项,其形成的焊接技术优势让民生集团特种专用气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