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法院十年跋涉见证陪审力量

30.04.2015  10:09

 

  十年,春夏交替;3600天,晨昏轮转。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2005年5月1日《决定》正式施行。十年来,这件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大事,在张家港法院这个基层法院做得怎么样?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否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何在司法改革的进程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答案就在来时的路上。

  8批次任命207人:数量与质量并重

  2005年4月10日,《决定》正式实施前,张家港法院首批20名陪审员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正式任命,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这批来自基层组织的“不穿法袍的法官”走马上任,坐上审判席。10年来,该院先后8次启动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共任命人民陪审员207人,目前任期内人数202人,与该院法官人数之比为2:1。

  “人民性”是选任工作的首要条件,从一开始,法院在选任陪审员时就十分注意陪审员的广泛性、基层性和代表性。陪审员来自张家港市各镇区,有居委会、镇政府、教师、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的代表。其中,来自党政机关的占25.9%,企事业单位18.6%,基层组织22.2%,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8.5%,退休专家14.8%,本科以上学历占39%。不同专业领域的陪审员分别侧重参加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有效增进了司法公信力。尤其在医疗纠纷、知识产权、少年审判等审理工作中,专家、学者的参与大大提升了审判效率。

  10年参审15000件:见证司法公信力建设足迹

  一本法律书籍、一本笔记本、一页庭审提纲,这是陪伴人民陪审员柳生华坐在法台上“三件套”。2006年12月26日,柳生华从镇党委副书记岗位退下来后,被张家港市人大任命为人民陪审员。

  一辈子工作在基层、做惯群众工作的柳生华因为“闲不下来,对法院审判工作感兴趣”成为陪审队伍中的一员。从此,他法不离手,专心学习法律。只要选择到他,就随叫随到,专心参加陪审。如今,他是陪审员眼中的“行家里手”、是当事人心中的“法官”、是社区居民时常要登门请教的“法律咨询师”。8年来,他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2000多件,笔记本记到了第15本。“感谢我的陪审员工作经历,它不仅让我学到了法律知识,更让我见识到了不同的人和事。我很珍惜我的陪审生涯,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在人民陪审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是柳生华笔记本上的一段话,也是张家港人民陪审员的工作缩影。他们视陪审身份为一种荣誉、一份责任,他们来自人民又为民解忧,他们身在法台而心系百姓。

  邵美英,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她自然最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和保护,但她“从来没有像现在做得有方向、有成就。

  邵美英所说的“成就”开始于担任陪审员后。2010年5月担任陪审员之初,邵美英连续参加了几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庭审中,她总要问一问被告人家中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数起案件审下来,她发现几个被告人都有沉迷网吧的相似陋习,也同样缺失家庭教育。离开法庭,她按捺不住,一个月之内连续到几所学校周边打探,摸清了几家挂着店铺牌子的黑网吧,并及时向工商等部门进行举报并最终取缔。

  2006年,该院普通程序案件的陪审率为11.3%,至2014年,这一比例达到99.2%,陪审案件有家长里短的普通民事案件,也有医疗纠纷、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纠纷,还有刑事、行政等各种类型的案件。十年15000件案件,凝聚的是人民陪审员点滴的付出,折射的是张家港法院在管理、使用陪审员工作中的智慧和决心,印刻的是司法公信力建设前行的脚步。

  “六个一”机制护航人民陪审员工作

  十年前,《决定》实施伊始,张家港法院就从规范化的角度制定了一项制度:《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实施办法》,并逐年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修改适用,实现了工作流程有依据、陪审管理无盲点。一次培训:人民陪审员岗前培训,是陪审工作质量的第一道保障。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参加一次系统培训,是该院陪审员的共同经历。一次观摩评议:每季度一次组织陪审员观摩典型案件的庭审,找差距、学方法,交流体会畅谈观点,提出点评意见,达到互学共进的目的。近年来,该院陪审员在观摩交流中不断增进陪审能力,在实践中参与调结了大量案件。一份学习资料:为提增陪审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该院每年为陪审员征订《江苏法制报》等法制类报刊,让人民陪审员通过不断充电更新知识,强化能力增进效率。一年一度考核:年底是对全体陪审员工作质效集中考核的时间,由庭长、审判员、书记员、当事人代表组成考核评审小组,对陪审员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年度优秀陪审员,连续三年无参审记录的则建议免去陪审员职务。一套职业保障: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该院在用餐、交通、意外伤害、办公条件等多个方面对陪审员参审工作进行保障,确保陪审员对待陪审工作有意愿、有热情、有绩效、被认同。

  人民陪审工作,是法院的,更是社会的。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人民陪审制度将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为司法公信力建设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人民陪审工作也必将在基层法院焕发出新的生机,结出硕实之果。

  □本报特约记者丁中群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