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检察院践行群众路线成新常态

20.11.2014  11:50

  收官不等于收场,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线。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张家港市检察院仍保持实践活动中的原有节奏,联系群众不懈怠、务实举措不减力、从严管理不放松,形成检民共融、互动公开、严抓细管的新常态。

  大门敞开互动共融

  ——家门口的检察院

  “大家请看,这里就是我们的办案工作区,我们的干警就是在这里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导引员的引领下,一群特殊的客人正在兴致勃勃地参观张家港市检察院。他们是来自张家港市乐余镇的群众代表,“检察开放日”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走进检察院感受真实的检察工作环境。这是今年的第7次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53名群众慕名前来。“一直感觉检察院既威严又神秘,这次能够主动敞开大门让我们老百姓进来走走看看,我真的是长了见识。”一位来参观的老大爷新鲜之余难掩兴奋。每月邀请群众来检察院“串串门”,提提意见,已成为了张家港市检察院的固定“节目”。

  敞开的不仅是大门,更是开诚布公、坦诚相待的胸怀。今年以来,该院结合自身检察职能制定了多项常态化、机制化的惠民利民举措。建设完成“开放式”、“一站式”检察为民服务中心,精心编制窗口便民服务指南、信访引导图表,为走上门的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倡导“一线工作法”,依托乡镇检察室和巡回检察工作网络,让干警每月轮值下基层驻点办公,进社区、走村落、实地看、个别谈,带案下乡、送法下乡。积极搭建“检察宣讲百村行”“检民恳谈”等活动载体,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群众诉求。设在主要社区、村的“一键通”式检察热线已增加到24部,群众只要按一下“一键通”键钮,就可以向检察院及时直接反映情况。家门口的检察院,并不是指门对门的距离,而是心贴心的态度。

  方寸之间触手可得

  ——指尖上的“阳光检务

  “现在,我进行案件咨询、阅卷预约都是通过网上进行的,只要登陆张家港市检察院的微信服务号或者通过‘E站通’程序在线咨询,检察院就有工作人员给我们答复了,真是省了我们不少腿脚呢。”正在查阅案卷的朱律师欣喜地说。

  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实现检察机关与群众良性互动,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亲和力是今年以来张家港市检察院着力探索推进的工作。今年4月,该院微信账号“张家港检察发布”正式启用,设置微动态、微案讯等栏目,及时发布该院的工作动态信息。只要在手机上订阅微信号,就能及时了解张家港市检察院每天的工作动态和一些重要的案件情况,还可以在线查询案件程序信息、控申业务受理处理结果等内容,预约律师阅卷、行贿档案查询等业务。只要有网络信号,检察信息就可以随时随地触手可得。

  同时,该院还加大对案件信息的公开力度,将终结性法律文书、案件程序性信息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滚动公开。今年以来,该院共公开法律文书804份、案件程序信息2154条,接受案件信息查询1174次。

  高标严管淬炼升华

  ——标尺下的司法办案

  “践行群众路线不仅要体现在便民利民举措上,更应该体现在我们的法律监督主业上,用我们的业绩让群众信服。”张家港市检察院检察长蔡蔚如是说。今年以来,该院扎实推进全院各业务部门的司法规范化建设,细化案件办理流程,把好案件流转每道关口。

  “看,这就是我们编制的侦查监督工作司法标准化手册,我们将基层侦查监督工作可能经过的所有环节梳理为7大项100余个节点,并且明确了操作规程,这样就可以提醒承办人逐项审查。”张家港市检察院侦监科副科长徐晶介绍到。今年以来,该院编制了涵盖8个主要业务部门的司法标准化手册,严格规范干警的办案程序,实现规范办案“无缝”流转,将司法办案引向了“标准化轨道”。

  同时,该院还加大了对案件质量的自查自纠力度。确定案件评查标准,每季度对办理的所有案件开展常态化案件评查。制定了《关于可能影响公正执法行为报告备案制度》等多项制度,规范司法办案行为。加强了纪检监察与案件管理部门协作,建立纪检监督入轨执法办案机制。努力构建多重防护屏障,督促干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