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天籁少年”自创自唱抗疫歌曲点击量超百万

01.06.2020  16:45

  “可不可以给我一种力量,不管来自远方来自心房,只要能在我的手上,你就不会感到忧伤,还将一如既往你的模样……”戴着一副方框眼镜,14岁的陆帆正在唱着自己的原创歌曲《这是力量》。这首歌是陆奕帆为抗击疫情的一线英雄们创作的,自己写词和演唱,张家港文化中心老师帮他修改制作视频,在网上播放量已超百万次。

  陆奕帆是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一名初一新生,家住张家港市乐余镇。颇具音乐天赋的他,四年级时学习声乐,还曾登上央视舞台演唱。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名“阳光少年”却一直饱受疾病的折磨。5个月大时,他被检查出患有眼球震颤及弱视,辗转6年求医后,终于在7岁时做了手术。不久,陆奕帆又被检查出“脊柱侧弯39度”,需要穿两公斤重的脊柱矫正器直至成年……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位“天籁少年”,听他讲述这些年自己音乐之路的不易与坚持。

  6年求医路:凌晨3点被叫醒连夜去上海的医院排队

  陆奕帆小时候很聪明,6个月时就会说话了,当人家孩子刚咿咿呀呀学说话时,他能说上完整的句子。但在陆奕帆5个月时,父母发现他的眼睛有点不对劲,便带他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查。“当时医生告诉我们,陆奕帆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视力障碍——眼球震颤及弱视,以后的视力最多只有0.1,我和他爸没法接受这个结果,只能在医院走廊里崩溃大哭。”陆奕帆的母亲汤卫告诉记者。

  为让儿子的视力有所好转,夫妻俩走上了一条辗转求医路。从陆奕帆被诊断出眼球震颤,一直到他7岁,这6年左右时间里,一家人几乎每年都要往北京、上海跑好几趟。“因为上海医院的号比较难挂,而且那时也没有网上挂号,我们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从张家港出发,一大早赶到医院排队挂号,当天晚上再从上海赶回张家港。”汤卫说。

  刚开始时,因为年纪太小,陆奕帆还不记事,后来,他便慢慢对求医有了印象。 陆奕帆回忆道:“之前为了去上海看病,爸爸妈妈经常凌晨把我从床上拉下来,睡也睡不好。到上海时,天还蒙蒙亮。”对于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半夜被叫醒,肯定会哭个不停,但懂事的陆奕帆从来没哭闹过。他麻利地起床,跟着爸妈一起在医院排队,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折腾一天后,又连夜赶回家……陆奕帆的童年和医院紧紧相连。

  7岁那年,陆奕帆在上海接受了眼睛手术。一般的眼睛手术只需30分钟左右,但陆奕帆却经历了整整两个半小时的全麻手术。陆奕帆笑着说:“当时没觉得害怕,反正打了麻药就睡着了。”做完手术后,陆奕帆的视力便逐渐好转起来。但直到现在,眼球震颤仍会导致他的头部不自觉地轻微抖动。

  眼睛刚做完手术又被诊断出“脊柱侧弯39度

  可命运的玩笑并没有停止,在做完眼睛手术后不久,7岁的陆奕帆又被查出脊柱侧弯39度。脊柱侧弯40度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不幸中的万幸,陆奕帆的脊柱侧弯度数距离手术还差一度。考虑到他年纪小,医生建议先戴支具矫正。每个支具都需要量身定做,先用石膏把陆奕帆小小的身体整个裹得严严实实,再根据石膏模型定制出支具,制作出来的支具有2公斤多重,每天需要穿戴22个小时。

  从此,沉重的脊柱矫正器就像坚硬的外壳一样陪伴着他,至今没脱下。

  “每天要穿22个小时的脊柱矫正器,除了洗澡,其他时间都得穿着。每次把脊柱矫正器拿下来时,陆奕帆的身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看着让人心疼。”汤卫说着,眼圈就发红了。

  因为背着矫正器,身体不能再承受书包的重量,自上小学起,陆奕帆便再也没背过书包。虽然和周围的同学不大一样,但陆奕帆却从没觉得自卑,反倒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小学的时候,老师会在校门口接过妈妈送来的书包,帮我送到教室,后来上了初中,都是一起上课的同学抢着帮我背书包。”陆奕帆笑着说。

  为尽快康复,陆奕帆每天要戴着脊柱矫正器进行体能训练,尽管很辛苦,可他一直咬牙坚持着。不管是俯卧撑还是健腹轮,陆奕帆现在都能“信手拈来”。

  背着两公斤重的脊柱矫正器站军姿 靠“敲一敲”矫正器缓解疼痛

  2019年8月下旬,作为初一新生的陆奕帆,背着脊柱矫正器,接受了5天的军训。

  军训需要站军姿、走正步,8月的天气也是最炎热的时候,这对于背着矫正器的陆奕帆来说十分艰难,但他没请一天假,硬是扛过来了。

  “我就是想体验一下,坚持一下,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陆奕帆的身体平衡性不好,再加上背着矫正器,所以单脚站军姿的时候,他总是东倒西歪。矫正器重达两公斤,哪怕是最简单的稍息,陆奕帆也会累得满头大汗。

  汗湿了衣服, 矫正器便会紧紧“”在皮肤上,还会磨出小伤口,因为矫正器的束缚,陆奕帆甚至连挠痒痒都做不到。“有种又痛又痒的感觉,无法忍受的时候,我就会轻轻敲下矫正器,矫正器便会震动起来,可以稍稍缓解一点疼痛。

  5天的军训,陆奕帆几乎每天都在汗流浃背和“敲一敲”矫正器中度过。军训结束后,他不怕困难、坚强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全校师生及教官感动了,并被学校评选为“连队标兵”。

  靠音乐“逆袭”“天籁少年”登上了央视舞台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现实就像,一把枷锁,把我捆住,无法挣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飞得更高》是汪峰的代表作之一,最后的高音在起承转合之间,释放了不甘命运束缚,奔向自由和远方的呐喊。年仅14岁的陆奕帆,同样也是靠着音乐“逆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陆奕帆9岁时,家里买了一架钢琴,并请来专业老师教他练习。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陆奕帆的歌唱天赋,并建议他去系统学习声乐。于是,陆奕帆便开始了他的声乐之路。

  由于脊柱矫正器包裹着上半身,他的声乐练习格外辛苦。别人练习唱歌,吸气是非常轻松的,但这个简单的动作对陆奕帆来说却非常困难,因为脊柱矫正器把他的腰束缚住了,一吸气就会觉得胸闷,有时甚至会吸不上来。

  付出总有回报,出色的天赋加上不懈努力,陆奕帆的歌越唱越好,他也慢慢从学校的小舞台走上了更广阔的音乐天空。2018年6月,陆奕帆在经过层层选拔后,登上了央视舞台,在《非常6+1》特别节目《小不点大能耐》上,用一首《飞得更高》唱出了自己的奋斗和理想。2018年7月,陆奕帆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展演比赛,获得江苏第一、全国金奖的好成绩。

  陆奕帆在声乐上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天籁般的声音上,更表现在写歌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前往武汉等地抗击疫情。陆奕帆待在家里,每天看着手机上播报的新闻,深受感染,便创作了一首《这是力量》,由他自己作词,老师帮忙作曲,然后他本人演唱,以此为逆行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加油打气!目前,这首原创歌曲在网络上的播放量已超百万次。目前,在上初中学业繁重的陆奕帆也没有懈怠声乐练习,坚持每天练声半个小时,每周上一次声乐课。

  陆奕帆告诉记者,“相信雨后会有彩虹”是他最喜欢的一句歌词,他相信新冠疫情一定会结束,也相信他能脱下笨重的矫正器,和普通人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奔跑。(黄玉琴)

 


来源:新华网    来源:扬子晚报

吉兰芳:守护万家灯火
工作中的吉兰芳 吉兰芳(右二)走进江苏省金湖检察院
1-4月江苏新获批上市新药84个
   1-4月江苏新获批上市新药84个 继续位居全江苏新闻网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局5月30日挂牌成立,江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