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贴18万张低价票 鼓励群众走出家门看演出

03.12.2015  19:56

  吕先富:北京演艺资源非常丰富,演艺主体也很多,演出市场非常活跃。北京现有130多家营业性演出场所,还不包括单位和学校的礼堂等等。这些营业性演出场所2014年全年演出场次超过24000场,平均每天北京都有将近70场演出,从歌剧、话剧、音乐会、戏曲到相声、杂技都有,非常丰富,每年的观众人数超过1100万人次,去年演出市场的票房收入达到15亿,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北京的演出经纪机构众多,占全国一半以上。北京有文艺表演团体637家,民营院团已经占到92%。这些年来,很多剧目在首都舞台上亮相,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在全国都做了巡演,昆曲《红楼梦》、评剧《母亲》是今年抗战70周年的优秀剧目,今年上演的《戏台》等话剧在全国都有影响力,人艺的话剧《窝头会馆》、《甲子园》演出时都是一票难求。

  在北京还有一大批的国内外的优秀剧目纷至沓来。今年英国国家话剧院的《战马》在北京持续演出了51场,最近新开业的大剧场天桥艺术中心正在上演英国韦伯剧团的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该剧在北京也将演出64场。

   北京的演出市场非常活跃。作为职能部门,北京市文化局下一步如何强化“演艺之都”的地位?

  吕先富:北京市文化局在做从艺术创作生产到演出、从前端到终端全流程的政策扶持。比如低票价补贴,很多人觉得演出市场票价高,但是政府部门又不能采用计划经济时期限制定价的手段,现在的一个办法就是如果剧场30%的座位票在100元以下,符合这个条件之后,政府予以补贴,今年北京市文化局补贴了18万张100元以下的低价票,每张补贴100元,鼓励剧场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低价票。

  还有,介于北京市院团中民营院团较多,排练场所紧张的问题,11月19号北京市启动了“北京剧目排练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了一个面向各类团队的非盈利的排练厅,在中国美术馆后街“77创意园区”,建了19个公共排练厅提供给各类院团。

  另外一个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扶持是北京市投入运行“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政府采购剧场的场租资源,以零场租或低场租形式提供给演出团体,提高剧场的利用率,院团也能够降低成本,观众也能以比较低的票价观看演出。

  我们现在还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办法,北京市将从加强戏曲的保护传承、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的生产条件等多方面推出举措。

  北京将在明年启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将围绕艺术创作生产、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艺术人才培养这三方面面向全社会进行文化方面的资助。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我们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同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点亮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灯塔。

  中国之声评论员白中华:老百姓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就是希望品种多样,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选择是多元的,不仅是节假日,平时都可以有机会去看。尽管现在文化产品很多了,还有几点需要提升,第一就是文化设施充分利用,比如北京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非常多,可以搞一些品牌,搞一些服务,形成链条提升附加值;第二是产品产业细分化、精致化,满足不同受众的口味需求;第三是把互联网+用好,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易得、质量上乘的产品。特别是互联网+跟大众创业结合起来,让北京市民参与创作,形成一种特殊的产品;第四是文化交流,引进国际上好的文化产品进行展现,让外国的文化作品到我们北京来贴金。

  原标题: 2015年北京贴18万张低价票鼓励群众走出家门看演出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