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人引才团赴北大清华 在京卷起“江苏旋风”

15.12.2015  09:25

  13日,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组织的500人引才团,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兵买马”。这是江苏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参会单位最多的一次赴京招聘,也是北大、清华校园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会。当天,6100多位北大、清华学子踊跃参会,达成明确录用意向3500余人次。

  震撼招聘卷起“江苏旋风

  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各有两位领导牵头,9个省辖市常委组织部长领队,12市人社局局长赶赴现场,22家省属国有企业一把手亲临,10多所高校校长和省属医院负责人参与,2268个优质岗位、多项优惠政策和优厚待遇——强大的阵容,高端的岗位,在清华、北大两大名校校园刮起了“江苏风暴”。

  “人才大省派出这么大的阵容来引才,足见江苏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感慨。

  当天上午,1100多名清华学子挤满了体育馆,下午的北京大学招聘会,会场两侧、后排都挤满了北大学子。北京其他名校的不少学生也赶来接受挑选。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生赵开云是山西人,曾在江苏短期实习过,早早就关注了江苏的招聘信息。“江苏风土人情好,人才政策到位,人才发展的平台和空间都很好,非常期待能去江苏。

  记者看到,现场招聘的省属重点企业起薪大多在年薪10万元以上,博士毕业生年薪最高可达20-35万元,并提供奖金、职业年金、疗养、培训和晋升发展通道等福利。重点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外,大都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等支持。

  求贤若渴,绝大部分用人单位是一把手亲自坐镇。江苏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当天带了人力资源、战略研究、数据管理等36个岗位。公司董事长蔡任杰表示,对企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待遇“上不封顶”,同时公司还对新进员工在住房、生活上提供尽可能的照顾,解决后顾之忧。

  为了及时将心仪人才招致麾下,一些用人单位现场面试,当场签约。江苏银行特地在展位对面摆了一张桌子,应聘者提供简历经招聘经理初面合格后,直接与董事长夏平洽谈,双方满意后即可签约。

  成长空间吸引众多学子

  长期以来,北上广一直是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顶级名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选择来苏就业创业。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五年来北大江苏籍毕业生回苏的数量逐年增加,今年有240位北大毕业生来江苏就业。

  江苏靠什么吸引名校学子?“我们更看重的是江苏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清华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生燕志琴一直希望能在长三角工作。“刚开始待遇只要行业平均薪酬就可以,但希望企业能有一个好的锻炼平台和发展机会。

  地处连云港的恒瑞医药公司展位前一直排着长队。在摊位前排了近半小时才投上简历的清华大学医学部林利华说,自己希望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家单位在业内研发能力强,即便不在一线城市也有吸引力。

  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清华北大学子为了理想扎根江苏,并在岗位上做出精彩。清华大学法学院2009级毕业生陈威涛毕业后来到如东县,和同是清华毕业的妻子干得有声有色。陈威涛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江苏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重视让自己有很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也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用好用活人才。”江苏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奇介绍,江苏已为人才“备好”优先发展的政策、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脱颖而出的支持计划和贴心到位的政府服务。

  为“十三五”储备高端人才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此次大规模聚焦北大、清华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是江苏面向‘十三五’发展目标,以人才优先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深层次考量。”江苏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企事业单位需要高端人才引领,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也需要改善结构,补充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雄厚的产业基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也对高端人才产生了强大需求。无锡此次参会的5家重点企业中,既有老牌国企又有新兴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劲松坦言,参加招聘是“源自内心发展的需要和冲动”。“从‘四千四万’精神到星期天工程师,在无锡发展历史过程中,人才带来的影响和推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当前新的发展阶段和格局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有新的要求。

  参加本次招聘会的各个市、县(市)在招才引智的同时,还积极拓展和两大名校的政产学研合作。

  淮安市在参加“集体活动”之外,还与清华大学化学、化工、材料等学院举行了一次盐化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座谈会,11家台资企业与专家教授、学子现场沟通、洽谈合作事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彤表示,除了与一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外,淮安还通过从清华大学选调年轻教师的方式,留下了4位清华博、硕士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

  地方另辟蹊径,高校一拍即合。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在推介现场也希望能和江苏一起构建大学政府企业三者互动的机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创造新的经验。

  13日当天,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与江苏1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带薪实习基地协议。

  本报记者 黄红芳 郁 芬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