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再当“排头兵”

18.01.2016  14:20
            2015年10月13日,一条“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消息,让园区一夜间重聚万千宠爱。这是国务院继1994年发文批复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后,第二次专门发文为园区发展做出重大部署。园区争到了“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这一领先身位。   “十二五”,是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二次创业、向全面现代化跨越的重要时期。开放创新一直是园区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1月14日,园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开发创新继续成为统领未来五年最亮眼的关键词。   智能制造 高端融入全球价值   去年3月20日,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与美国礼来这一国际制药巨头在高端生物药领域达成战略合作,礼来将根据信达新药开发进度支付现金部分款项,这种在产品早期资本购买技术的“里程碑付款模式”,大大降低企业风险。这一创新合作模式,引导外资由过去的成本取向转为市场、创新和高科技取向,为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   伴随园区的21年开发建设,过去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单一利用外资方式愈发难以为继,急需探索以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突破依靠低成本的单一引资模式,引导外资投向创新科技领域,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作为国内第一家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厂商,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技术转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晶方科技成功引进以色列实验室技术,并对其持续完善改进,吸引世界最大影像传感芯片供应商投资。通过与世界顶级封装设计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链整合。2013年,晶方科技成功开发生物身份识别技术,次年生物指纹芯片出货量就达7200万颗,全球市场占有率约25%。   从晶方科技的发展来看,推动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构建战略联盟,搭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平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已显得日益重要。   园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发挥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协同效应,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和生产体系,是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一项重要任务。   产业优化升级,是推动开发区“高端转型”的必由之路。过去5年,园区创新动力显著增强,财政对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35%。5年间累计新增授权发明专利突破650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39件提高至88件,居全省首位。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二期、罗氏诊断亚洲生产基地、礼来制药、华为研发基地等龙头项目进展较好,制造业税收增长1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0.2%、37.2%、8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占比达93.6%。新兴产业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67%、59%,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80亿元、280亿元和280亿元,增长27%、37%和40%。协鑫集成科技、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总部等一批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新兴产业领军项目开工开业。云计算产业园建成投用,园区成为国内最大的氮化镓材料与器件产业集聚地。   走出去 为境外投资创设一站式服务   去年12月15日2015中国(苏州)境外投资与服务高峰论坛上,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服务。   园区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包括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和国际化服务4项功能,将专注于开展海外实业投资、海外资本市场投资、海外并购、海外风险投资等领域。   去年以来,中新合作深入开展,亮点频现,东吴证券、苏州银行正在积极筹备申请到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借鉴新加坡经验新模式,园区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智慧园区建设;园区制定并细化了顺畅民意沟通互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等21个重点项目方案。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社会治理经验,提高了园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凭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截至2014年底,园区共与“一带一路”中的63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总额为139.2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7.3%。   金融开放 搭建中新金融创新合作平台   201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在园区开展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园区内企业到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经常项下及对外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4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   去年10月,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17次会议成功召开,园区在率先复制自贸区政策、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方面又获12项政策功能支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法人金融租赁等金融创新政策落地,苏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顺利开业,苏州股权交易中心获批筹建,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综合保税区贸易功能区封关运作,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检验检疫制度、“办税一网通”服务措施复制推广,税收治理现代化率先试点。生物材料国际物流平台揭牌运作,进境水果口岸获批设立,保税展示、转口贸易结算等业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伴随金融创新和体制突破,过去五年,园区新增省级认定总部机构5家、占全市45%,吸纳金融类机构总数超700家,其中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113家。   《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中,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又被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搭建中新金融创新合作平台,借鉴新加坡金融行业发展先进经验,建立创新合作的金融机构市场化准入制度,在继续推进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试点,探索深化中新在金融机构双向设立、业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信息共享等全方位的合作。   众创空间 金鸡湖创业长廊瞄准中关村   沿着金鸡湖创业长廊从湖东到湖西,启点咖啡、蒲公英、创客邦、苏大天宫、GBOX等创新孵化器,在2015年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每个孵化器以其个性化、专业化的定位为创业者服务。   2015年5月,工业园区出台众创空间鼓励大众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意见,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可享受最高5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备案51家众创空间,其中,35家认定为园区众创空间,并正式授牌。这些孵化器大多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运作,而背后是专业风投机构的推动,也有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办公配套、研发支持、创新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宣传推广等众创服务。通过众创空间的集聚,总孵化面积达5.8万平方米,免费工位5600个,吸引孵化了500多个项目,获得市场投资约7.5亿,带动了约7630余人创业就业,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5400多个。   “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金鸡湖创业长廊”等品牌和口号已在全国创业者中口口相传。6000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了600多家企业,118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并实现“外专千人”零的突破,园区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创客天堂”。   十三五向前看:全球产业创新园区国际商务宜居新城   尽管,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但园区的“十二五”的成绩单依旧漂亮。1月14日,在苏州工业园区工委(扩大)会议上,《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2016-2020)规划纲要》出台,园区人的雄心壮志,浓缩在200多页的字里行间。园区长远发展的战略愿景是:力争再经过20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将园区全面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独特竞争优势的“全球产业创新园区”和“国际商务宜居新城”,打造成为“东方慧湖”和“天堂新城”,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   加快从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形态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高端制造为基础、以优秀人才为支撑的服务经济形态转变。到2020年,园区GDP年均增长速度7%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左右,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研发机构总数500家,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的比重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