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古城墙拟建成“空中花园” 是重开发还是重保护?

06.05.2015  17:5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起“空中花园”,不少人会想到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古巴比伦修筑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建于高高的平台上。园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如今,有着悠久历史的河南开封古城墙,也有计划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空中花园”式立体景观及环城旅游休闲带。

  虽然这一大胆设想还未成为最终方案,但已经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甚至引起考古圈的争议。按照项目规划,开封古城墙有望建成集旅游、休闲、饮食、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并被寄予拓展开封旅游空间的厚望。

  那么,设想中开封的“空中花园”能否成为现实?这背后,传统和现代有着怎样的力量博弈?类似“文物搭台,经济唱戏”,是重开发还是重保护?

  开封古城墙,周长14.4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古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历经战乱和黄河泛滥,现如今的城墙之下叠压着5层古城墙,虽历经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标都未改变。其考古价值举世罕见。

  提出“空中花园”设想的是河南大学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程遂营。按照他的项目设想,人们在城墙上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比如走到大梁门,就可以参观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和城摞城景观。

  程遂营:城墙上可以修成最窄的话3米,宽的话可以达到10米的步行道,同时自行车道也可以修,其他的空间就可以栽上一些花草,城门楼可以做展示的场所,比如说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或者说搞一些小咖啡屋都可以。

  

  看城墙,知开封。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墙周边大部分地段道路狭窄、交通拥堵、设施落后。程遂营认为,未来开封的格局应该是城墙变成城市的内环,环内是开封古城和各景观、景点;环外是居民区,配套环城公园。

  程遂营:这个旅游景点本身是连续的,外来的游客不用把车开到城内,就停到城外,然后就可以在城墙上开展旅游活动。城内来讲就可以实现目前开封城设想的,在城内全部开旅游交通车或者电瓶车来完成各个景点之间的旅游,减轻城内的压力。

  而对于这样的大胆设想,住在城墙根儿的老开封人是既期待,又担忧。

  市民甲:那如果城墙修好了,顶上平坦了,环境也好了,老百姓谁不赞成啊,现在城墙上没啥东西,乱七八糟,杂草、坑坑洼洼。

  市民乙:那他要加宽,肯定保不住有破坏,没有规划好(的话),那内环受影响不受影响啊?

  

  这条全长14.4公里的开封古城墙,被誉为开封的“脊梁”。然而记者在采访了解到,这座“脊梁”的外墙,受到严重破损的地段长3100米,占城墙总长度的22%;内墙11.8公里均破损严重。城墙保护范围内各类建筑较多,沿城墙搭建起招租经营的棚屋也对城墙墙体和景观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开封已经开展了城墙保护修缮和配套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在文物保护单位,对古城墙的每一次保护和修缮都要尊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要说到文物古迹的旅游开发,开封古城墙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周璐说出了他的担忧。

  周璐:担心就是将来走变样,会影响以后的修缮效果,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另一个开发利用这一块,因为我们是文物保护单位,所以管理体制上还需要协调,这是两方面。

  目前,中国“城墙游”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两个城市是西安和南京。从这两个城市古城墙的开发结果来看,开封古城墙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显然,开封对此项目的运作,也期待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不过,纵观国内文化项目的经验教训,难免让人对此类项目有“利字当头”的怀疑。那么,古城墙的开发,底线是什么?文化和商业价值,“鱼和熊掌”能不能兼得呢?

  

  关于开封古城墙保护和合理利用,开封市在2014年年初召开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指挥部例会进行专题研究,要求分步组织实施,先实现城墙观光线路贯通,做好城门楼、角楼、瓮城及豁口连接,而后提升城墙整体规划基础上完成综合整治工程。

  据程邃营教授介绍,“空中花园”的项目成果将为开封市政府部门制订古城墙旅游开发规划提供技术支撑。预计一到两年内,就可以分区段进行开发。当然,从规划到实施还有一段较长的程序要走。

  一直以来,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都备受争议,保持原貌与开发旅游的博弈从未中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毓灵说,此项目要成为现实,还必须有国家文物部门的最终评估。

  何毓灵:古城墙能不能承受车辆,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比如你建咖啡屋,会不会破坏文物本体?设想很好,但是如何二者都能兼顾好,是一个智慧的考量。

  何毓灵认为,从国内类似文化旅游产业的模式来看,并未形成较为成熟且可以复制的开发保护模式。

  何毓灵:文物界和考古界都比较保守,原来国家局推崇的大明宫、曲江模式,在我们文物界是有争议的。因为它是变相的利用文物,去搞旅游开发,房地产开发。这个好不好,我觉得还是探索的一个模式。

  

  而在中国古都学会秘书长李令福看来,文物只有“”起来,才能“养活”文物。

  李令福:让文物活起来,特别是这个城墙。如果能够开发好的话,我们应该支持。陕西西安的城墙,搞了一些城墙马拉松,我认为已经搞成品牌了,当然对它本体有一些损坏,弄了一些塔。

  采访中,不少业内专家指出,文物的开发利用,底线是不能破坏文物的本体。但很多时候,这真的很难。

  中国古都学会会员、城市专栏作家叶建国认为,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如今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高度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

  叶建国:之前的时候,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是可以割裂的,做伪文化的有时候也可以挣钱,今天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开始走向融合,做商业价值追求的话,就必须以文化价值作为前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是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决定的。

  而对老祖宗的东西,不管怎样开发,如何创造商业价值,征求民意却是不该缺少的环节。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教授周纪昌:

  周纪昌:对城墙的开发是否可行,应该是有步骤地调研,然后征求民意,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古城墙对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的作用。(记者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