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关爱 从心开始" 南通检察"三个一"帮教提质增效

10.10.2016  15:38

  “大多数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其成长经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或多或少地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控制等心理问题。因此,我市检察机关自2013年以来,树立‘以心关爱,从心开始’的工作理念,构建了以心理矫治为主导的帮教挽救模式,尤其是从2016年起,着力打造心理矫治的‘三个一工程’,让未检工作更是上了一层楼。”10月8日,江苏省南通市检察院检察长俞昕水告诉记者,近三年来,全市两级检察院共促使396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到了健康的人生轨道,其中11人已走进大学校门,一人成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经矫治的涉罪未成年人无一再犯,未检工作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36项。

  创建一个市级心理测试平台,推进全市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工作的一体化

  心理测试是心理矫治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南通市检察机关既注重心理测试的覆盖面,又不断丰富心理测试的手段,先后使用房树人人格测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试、艾森克人格问卷等数十类量表测试等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该院一方面注重抓人才培养,全市共有11名未检干警已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并聘请20多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心理咨询专家参与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工作;另一方面,在壮大队伍的同时,加大科技强检的力度。2016年初,南通市检察院通过向省内有经验的专业公司进行多方了解、沟通、比对和洽谈,购置了一套专业化的心理测试软件—心理测评服务系统,并建成了全市共用的心理测试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既可供全市两级院在线心理测评,南通市检察院又可随时通过平台调取相关工作数据,动态掌握全市各基层院的测评工作动态,以及被测评对象的心理状况和预警情况等全市在办未成年人案件的总体情况,从而为在全市检察机关进一步采取一体化的工作措施提供确切依据。

  今年九月中旬,南通市检察院未检处在对心理测试平台进行例行检查时,通过查看全市基层院所做的每一个被测未成年人的心理测评量表,发现有一个基层院正在办理的涉嫌盗窃罪的未成年人吴某某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测评报告显示多个量表分值明显异常,其中Pa量表(妄想)、Pt量表(神经衰弱)、Sc量表(精神分裂)、Ma量表(轻躁狂)等四个量表得分明显升高,预警提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为此,未检处负责人及时与该基层院联系,在深入了解吴某某的精神状态和日常表现后,便当即决定并具体指导这个院立即启动对该未成年人的深度矫治工作。目前,该院已安排当地的心理咨询师对其开展针对性矫治,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吴某某的上述心理问题也已得到缓解,心态逐步变得阳光开朗。

  据了解,自2016年初心理测试平台运行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为45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在线心理测试,使用各类量表80余份,并且结合平台预警和心理咨询师的评估结果,共开展心理矫治60余人次,其中,南通市检察院通过巡查发出指令二次,有效防止了对涉案未成年人心理问题预警提示的零处理。

  “有了心理测试平台,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开展工作,这不但能使每个涉案的未成年人及时接受心理测试,而且也能让办案检察官及时了解到被测试对象的气质类型、人格特征和心理问题,便于在工作中做好相应的对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涉案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并与心理咨询师做好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矫治。”南通市检察院未检处负责人道出了心理测试平台的真正作用。

  打造一个重点人群心理成长基地,实现个案矫治与案例研讨同步开展

  为了更有效地矫治部分重点人群的心理问题,切实提升涉案未成年人的帮教水平,2016年4月,南通市检察院结合地理位置、工作基础、硬件设施等因素,在居全市中心位置的通州区检察院打造了一个旨在集中矫治重点对象的“南通市检察机关心起点·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160多平方米,设置有心理矫治功能区、心理矫治成果展示区、心理矫治案例研讨区等三个功能区。其中,心理矫治功能区配置有团体沙盘、心理测量系统、智能音乐同步按摩放松椅、体感音乐反馈系统、硅胶仿真人皮肤宣泄人、不倒翁等心理矫治设备,方便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心理测量、面询访谈、沙盘游戏治疗、音乐放松训练等全方位心理矫治;心理矫治成果展示区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灯箱等,静态和动态展示心理矫治的典型案例;心理矫治案例研讨区设置有书橱、圆形会议桌等,努力营造出浓烈的学习和研讨氛围。

  “基地建成后已成功通过沙盘游戏、心理访谈、音乐放松、情绪宣泄等功能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35人次。”南通市检察院一位分管院领导告诉记者,自今年8月以来,该院已在全市范围内专聘了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心理咨询专家在该基地轮流开展工作,并就心理矫治工作开展研讨。他还告诉记者,今年8月30日下午,在该基地开展的一场特殊的  “沙盘游戏”,让4名涉嫌共同盗窃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了一次特殊的帮教,这也是基地建成后,以沙盘游戏的方式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帮教的一个典型案例。

  他说,开展本次团体沙盘游戏治疗的一共有四名心理咨询师。操作开始时,只见四个孩子自顾自地在沙盘上摆放了很多沙具,乱成一团,但随着游戏的开展,每个人都进入了角色,他们不仅在凝神思考,而且行动也渐渐变得理性起来,都不想因为自己的举动而破坏团体沙盘游戏的和谐。虽然游戏一共进行了两个小时,但是这一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让孩子们在悄无声息中学会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也明白了各自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实现了一次心灵的成长。

  “我觉得我以前非常自私,做坏事时没有考虑父母和亲人的感受,这次我因为年龄小没有被处理,以后我都不会再干这样的事了。”“不能再做违法的事。每一个人都要遵纪守法,万一坐了牢,就浪费了自己的青春。”“通过这次沙盘游戏,我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多么的鲁莽,谢谢你们。”在随后的考察帮教谈话中,四个孩子纷纷向未检检察官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和谢意。

  据了解,除了在该基地对重点人群开展帮教外,南通市检察院还关注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规律性研究,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找到出路。今年6月,该院与南通大学合作,又在这一基地设立了南通大学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基地,共同对涉案青少年问题进行深度调研,寻找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案发规律,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已经就相关课题开展论证。

  实施一套分级矫治的工作机制,加大疑难心理问题的矫治力度

  由于心理咨询师力量的地域差异、涉案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程度不同等因素,因而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工作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为此,南通市检察院制定了一套分级诊疗的工作机制,即在通过在线心理测试进行初步筛选和在心理咨询师初步面询测试的基础上,将一些心理问题较轻的未成年人交给当地的心理咨询师开展矫治,而将那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则由南通市检察院统一组织全市最好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重点矫治。这样做,既解决了面上的心理矫治的工作需要,又集中力量解决了未成年人中的疑难心理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矫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龙(化名)是一名江苏省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平时表现良好,但就在今年高考前夕,竟然鬼使神差般地跟踪一名同校女生至其家门口,并强行摸其胸部,后在高考结束后被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强制猥亵罪立案侦查。2016年6月27日,该案移送海门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当南通市检察院在听取海门市检察院关于这起案件的相关情况汇报后,当即认为小龙出现这种犯罪行为,很可能内心存在性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在做好心理测试的同时做好心理矫治,那么象他这样的未成年人,今后还是有前途的。于是,考虑到当地的心理咨询力量比较薄弱和小龙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便立即启动了分级矫治机制,即组织市级心理咨询专家对他进行重点矫治。

  第一次接受专家咨询时,小龙的母亲便向心理咨询师坦露了自己这些年来的困惑。原来,小龙生长在单亲家庭,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狠心地将小龙很小就寄养在别人家中。后来为了弥补母子感情,一直到了初中,小龙还与母亲同床就寝,而处于青春期的小龙对母亲产生了特别的依恋和情感回避。为了监督小龙的学习并照顾其生活,在上海工作的母亲不得不每天在海门与上海之间来回奔波六个小时,连续六年,不能有一丁点的松懈。小龙是她唯一的希望,虽然他学习成绩不错,但对母亲的态度让人深感恐惧,因为他不仅会莫名地发火,甚至还会动手打人,而每次发作时他自己也会全身发抖不能自控。

  由于小龙平时成绩较好,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个好学生,所以案发后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事就出在小龙身上。小龙的妈妈为此也深受打击,甚至写好了遗书,想以死来唤醒儿子,换来儿子的成长。心理咨询专家了解情况后,立即对小龙作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发现其确有明显的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问题,又当即制定了长期的矫治方案。此后,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心理矫治,连做7次后,小龙的心理问题终于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今年8月31日,海门市检察院基于小龙的犯罪情节、一贯表现和心理状况,决定对其作不起诉处理。今年7月,小龙被南京农业大学录取后,心理咨询专家与该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取得了联系,正在继续对小龙实施跟踪矫治。

  近日,小龙的母亲专程来到海门市检察院,她拉着未检检察官的手深情地说道:“是心理矫治给了小龙一个新的人生,是检察机关的关心、关爱,给了我们这个处于绝望边缘的家庭一个新的希望。”(徐德高  通讯员徐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