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沃土结硕果,播种海归人的留创梦田

21.04.2017  19:28

        新华网南京4月21日电(魏薇)“人往高处走”的说法,体现了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追求。从当初选择远赴海外求学,到如今学有所成归国创业,在南京市建邺区这一片跳动着创业因子的生态绿地上,注重拥有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成为了一批“海归潮”共同的工作信念。

        引育并重,创新完善人才政策

        龚斌于2006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石油工程博士学位后,将创业的目光锁定在南京。2012年,龚斌入选了南京市“321引进计划”,2013年,他在南京创办了南京特雷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令他感动的是,在完备的人才政策之下,落户建邺的一系列程序推进既迅速又便捷:政府不仅实行区领导干部与人才的“一对一”联系机制,由专门同志联系对接人才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还在公司创办之初困难时,及时拨放了200万扶持资金,并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公司走上正轨之后,政府还不时地给予融资指导和税收建议。“创业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在建邺,一路上都有人带着你走稳每一步。”龚斌感叹。如今,“特雷西”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已填补了目前国内常规及非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器的空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建邺人深知,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建邺区将人才企业培育扶持、创业生态优化、推动众创空间建设纳入打造创业环境的政策内容,并更加突出对高端人才扶持。在“创业南京”英才计划的基础上,建邺区级配套政策随之而来,高端人才除享受市级扶持政策以外,根据人才类别和创业绩效,还将进一步享受区级额外的10万—50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

        近年,建邺区本级财政共兑现人才创业扶持资金1.82亿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的良好氛围。人才可以放心、放手、放胆甩开膀子搞科研,一心一意干事业。2016年建邺区人才企业销售额达20亿元。人才企业营收累计超1000万元和纳税累计超100万元的优质孵化企业达20家。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人才企业向市场拓展,大力引进人才,使海归创新成为科技创新建设又一条通道。

        集聚留创资源,扬帆希望蓝海

        2015年12月25日,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落户建邺区新城科技园。这座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创业平台,已汇聚了30多家留学生创业企业落户,主要为软件类、互联网企业。除了享受创业南京人才政策,这些企业还能享受建邺区配套的人才公寓、办公场所等一系列政策。

        此外,“南京新城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还设立了“南京国际人才港”,为留学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财务代理、科技申报、创业孵化、人员培训、国际研讨等全套服务,是南京河西新城最大的留学人员综合性引进服务平台,也是留学人才来南京创业、孵化、加速的梦想绿洲。

        一批梦想人从海外归来,在建邺起步。“海归潮”的方兴未艾是筑巢引凤的必然。吸引人才的政策和物质条件越来越优厚,表现出的是创新建邺的强大自信和实力,自然也引发海外留学者们的关注。有据为证,“十二五”以来,建邺区引进并落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累计达300余人,其中拥有海外工作经历或留学背景的有154人,占到49.8%。近三年来,建邺区引进并落地的高层次创业人才累计达123人,其中拥有海外工作经历或留学背景的有42人,占到34%。

        海归回国是用实际行动在爱国,但也与城市日渐完善的创业平台和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千方百计为人才创业分忧解难,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天的建邺,大力提倡和扶持“双创”深得人心,从而形成磁石效应,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与迸发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