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护理信息化建设高级研讨班”召开 京颐创新护理模式

28.04.2016  23:50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医改的重要一环,护理改革引起了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原卫生部发起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15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要求各级医院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改善包括门急诊和病房在内的医院护理服务。

在实践中,各医疗机构一直非常重视护理工作,并不断探索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护理质量和效率。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护理也逐渐在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护士工作的好帮手。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移动护理应用即为典型代表。2014年底,该院上线了京颐股份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和护理文书系统,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效率,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

为了使移动护理系统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服务,4月27日~4月30日,2016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护理信息化建设高级研讨班”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召开,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叶文琴主任、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马靓博士等国内移动护理应用领先的医院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做了精彩分享。本次研讨会吸引了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护理同仁、医院信息工作人员参加进行交流学习。国内最早从事院内移动医疗的企业京颐股份作为优秀厂商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与同行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虚拟护理成未来护理发展新趋势

在本次研讨会上,京颐股份执行副总裁邵华钢博士发表了题为《从院内移动护理走向虚拟护理》的演讲,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护理发展的新趋势——虚拟护理。

京颐股份执行副总裁邵华钢博士做主题分享

邵华钢博士表示:“院内移动护理系统为精细化护理管理提供了有效、客观、科学的依据;通过移动设备的便捷性,为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保障;不断引入更加规范的护理知识,为护理措施和护理操作,提供智能化支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他进一步强调,通讯和信息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院内移动护理走向虚拟护理。在国际上,虚拟护理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形式,引起医疗信息化人士的共同关注。2014年移动“虚拟护士”Sense.ly获得了125万美元的融资。在HIMSS 2016大会,加拿大卫生信息技术协会(COACH)的CEO Mark Casselman阐述了虚拟护理当前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虚拟护理是一种远程护理模式,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要与医护人员发展远程通信交流,旨在提高和优化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效率。”邵华钢博士认为,虚拟护理将带来以下四大优势:由传统的院内护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延伸到了院内和院外相结合,扩大了时空范围;更加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健康宣教和患者反馈促进其治疗和康复;更好地整合院外产生的数据,如个人健康记录和健康档案,实现院内外数据的整合;更加重视全面的健康管理,包括对疾病和生活方式的管理。

在邵华钢博士看来,虚拟护理可应用于国内多种医疗环境。“第一大典型应用是让患者在线参与到护患沟通中,同时关注院内、院外的相关环节,连接医院、护士和患者,实现延续护理;第二大典型应用是护理的O2O模式,即线上和线下护理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上门护理以及陪诊模式;第三类典型应用是提供工具类的虚拟护理,包括护理考试和护理学习App、排班查询、分级护理和患者随访。

优化护理流程,打通护患之间“最后5米

作为本次培训会的东道主,马靓博士作了题为《移动护理本土化开发和绩效考核》的报告,她以移动护理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实施应用为案例,向现场众多嘉宾以及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介绍了移动护理如何帮助医院优化护理流程和精细化绩效考核、移动护理取得的成果和实践中的体会。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靓博士做精彩演讲

她在演讲中指出,传统的移动护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尤其是传统PDA和移动电脑车的功能限制,致使护士不得不在床边记录患者病情,然后到走廊电脑车上转抄。该流程非常繁琐,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也会出现护士记错的现象。“由于PDA的扫描量并未与护士的切身利益挂钩,导致护士平时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扫描率和护理工作效率,移动护理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马靓谈到。

针对此情况,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领导、信息处以及护理部高度重视,并认识到打通医患间的“最后5米”是移动护理的关键。为了实现此目标,在经过多番考察和比较后,该院选择了京颐股份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和护理文书系统,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马靓博士介绍,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主要由PDA和移动电脑组成,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应用的实时化和信息的移动化。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正式运行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可以实现在床边通过PDA扫描患者RFID腕带,扫描输液袋上的标签,进行信息核对。这样既确保了数据准确,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如果扫描核对中的任何环节出错,PDA还会语音报警、震动提示、并在PDA界面出现红色“X”符号。未执行的、暂停的、已执行的医嘱分别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显示,方便了护士工作,该做法获得了名称为《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PDA手机》的国家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移动护士站及护理文书系统的助力下,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彻底改变了传统住院患者的输血流程。在过去,该院的住院患者输血从医生开完医嘱、护士采血、血库备血、取血核对、输血执行到输血巡视的整个流程都是通过电话通知和人为纸质记录。“稍不留意,某个环节就可能出错。

借助移动护士站及护理文书系统,该院护士在输血过程中,手持PDA终端,通过扫描贴在试管上的条形码就实现了床边身份识别、核对及医嘱执行,规范了临床操作。同时,PDA的智能提醒、消息推送模式等功能实时提醒护士取血、输血和巡视,还可让护士在每次输血巡视环节扫描血袋条码,将巡视情况同步到护理记录单中,减少护士的书写负担,使护士轻松完成了过去繁琐的护理工作,同时还降低了差错率。“这套系统的应用可以说是我们医院护理工作的一大亮点。‘安全输血系统’还获得了一项国家专利,并申请了省级课题,投稿了《中国输血杂志》。”马靓博士由衷地赞叹。

量化考核护士,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理绩效考核系统也成为该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一大利器。马靓介绍,传统统计护士绩效的方式是通过累计出勤天数来计算护士工作量的方式。该方式非常繁琐,使护士消极怠工、跑岗、串岗等现象频现。“让护士自己登记包干患者数或手工登记护理操作项目次数等方式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的。这容易使数据遗漏、准确性不高、计算费时费力、增加工作负担。而把PDA扫描量与绩效挂钩的统计方式的缺点在于覆盖范围仅限于在输液室,不能拓展到病房等其他领域。

为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了护理绩效考核的信息化,将包干(重)患者人数与PDA扫描量有效整合联动计算工作量,同时建立了涵盖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工作要求的多维度考核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院联合京颐股份开发了护理绩效管理系统,这套系统通过量化考核的方法,以实际工作数据为依托,同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整合绩效评价资源,实现对护士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的分数与奖金、职称晋升、晋级、评优、进修培训、人才选拔等挂钩,从而调动护士平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该做法将在2016年6月的《中国护理杂志》上给予推广。

在演讲的最后,马靓博士总结道:“京颐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我们院护理信息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引导医院将传统的护理模式回归到患者床边,实现护士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处理,为临床护士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护理工作安全性和质量,调动了护士平时工作的主动性。

据了解,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业内标杆,截至发稿时已吸引30多家医院前往参观。

京颐股份展台吸引了众多嘉宾前来交流

作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厂商,京颐股份已成为国内院内移动医疗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为包括长海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的近600家大型医院部署和实施移动临床解决方案,涵盖70%以上的最高端客户,推动护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