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长江大桥建设连破纪录 世界最大桥梁钢沉井超高难度转场

28.10.2014  18:50
海巡艇护卫沪通长江大桥29#主墩钢沉井 拖带中的沪通长江大桥29#主墩钢沉井

  中国江苏网10月28日讯 (通讯员华俊朱鹏陈福广记者杨丽)今早8时许,随着沪通长江大桥29#主墩的“安家落户”,新的世界纪录又诞生了!29#主墩钢沉井比今年6月刚刚创造世界最大纪录的28#墩钢沉井还要高12米、重1000多吨,可谓是长江“史上最难水上拖带作业”。在江苏海事局的统一协调指挥下,沪通长江大桥29#主墩钢沉井被成功从江苏熔盛重工4号坞浮运(拖航)至大桥29#主墩位处,整个过程历时3小时20分钟。该钢沉井在进行定位及过缆作业后将沉入江底,与先前已经定位的28#钢沉井共同成为支撑大桥桥墩和桥梁的最重要基础。

  29#墩为沪通铁路大桥南岸主桥墩,采用倒圆角的矩形沉井基础,沉井井身顶面平面尺寸为86.9米×58.7米,倒圆半径为7.45米。29#墩钢沉井形状特殊,犹如一个矩形的“蜂窝煤”,井孔下部直接与水相连,浮运拖航采取井孔封闭后充气加压的方式进行。29#墩钢沉井的拖带不同于常规的水上托带,由于其尺度、重量、形状等特殊性,拖带作业难度非常大。为保障作业安全,在江苏海事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南通、张家港、如皋三地海事部门积极沟通,邀请专业人员研究,组织专家咨询论证,优化拖带方案并制定了周密的交通组织方案。此外,如皋海事局还加强了对29#墩钢沉井出坞拖带前专项现场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上午4时40分许,“心宽体胖”的29#墩钢沉井在拖轮协助下缓缓移出了熔盛重工4号坞。然后,在6艘警戒艇、8艘拖轮、12艘海巡艇的“保驾护航”下,29#墩钢沉井踏上了旅程。为保障安全,海事部门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南通、张家港、如皋三地海事部门8艘海巡艇在上下游布点驻守,4艘海巡艇“贴身”守护。经过3小时20分的江上迁徙,在经历了出坞编队、跨越主航道、掉头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后,上午8时许到达了定位区域——沪通长江大桥29#主桥墩位置。在经过精确定位后,29#墩钢沉井在湍急的江中下沉,插入河床。随着井口的泥沙逐渐排出,这座世界第一钢沉井将完全稳定,成为承载世界最大主跨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最坚实的基础。

  沪通铁路是我国铁路网沿海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鲁东、苏北与上海、苏南、浙东地区间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也是长三角地区快速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位于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下游约45公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约40公里。沪通长江大桥与通苏嘉城际铁路、锡通高速公路共通道建设。大桥北岸为南通市,南岸为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