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发文推进建设海绵城市 小区马路广场都要“吸水”
前段时间的“梅超风”天气,让江苏多个城市的居民感受到了暴雨带来的不便。昨天,江苏省住建厅在全国首次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能力,“意见”明确: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将率先落实海绵型住区建设要求。现代快报记者 马乐乐
公园绿地将更加“吸水”
去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今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江苏镇江获得3年12个亿的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江苏是全国首个发文推进海绵城市的省份。
城市绿地被定为重要的“海绵体”。省住建厅提出,城市绿地系统构建要考虑绿网、水网、路网的有机融合,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雨水调蓄、净化等功能。要重视滨水绿廊建设,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水系,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恢复已覆盖的河道,加强水系沟通,并通过河湖水体和岸坡生态化处理、滨水空间合理利用等综合举措,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吸纳能力。
同时,城市公园绿地要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统筹开展竖向设计。公园绿地在消纳自身雨水径流的同时,要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另外,公园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多种形式,公园绿地内硬质铺装、步行系统、停车场等宜采用透水材料,提升对雨水的滞蓄和净化能力。
小区、马路、广场都要“吸水”
如今城市里的马路和广场,大多为硬质地面,在遭遇暴雨时,雨水短期内无法通过地面渗入地下。 此次住建厅提出,新建道路的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要运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多种形式,可采取不设道路侧石或利用道路侧石设置雨水排放口等措施,增加道路绿地雨水吸纳力。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系统。城市广场可采用下沉式结构或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最大程度减缓雨水径流。
文件还要求,商品房小区开发、公共项目、村镇建设也需要逐步推进“海绵型”。
根据该意见,江苏省将在城市低洼易淹易涝的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同时考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排水设施能力建设两项措施。机关、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交通场站和商业综合体等各类大型公共项目建设,将率先践行生态优先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此外,住建厅人士称,或许今后商品房土地出让时,就会有小区的雨水吸纳率作为硬指标。
告诉你
什么叫海绵城市
据专家介绍,海绵城市建设又称为“低影响开发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