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淮安:给绿地贴上法制“护身符”

13.01.2015  16:40
 

为进一步加快对城区绿化及成片绿地的保护力度,江苏省淮安市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城市建设工程树木移植和绿地占用论证程序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建立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淮安市的城市绿化受到了一定冲击,少数人保护绿地意识淡薄,在工程建设中,肆意毁绿、未经许可占用公共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以上问题,《规定》中明确提出,淮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工程涉及城市干道,需移植10株以上乔木(胸径在40厘米以上)或100株以上乔木(胸径在20厘米以上)或改变绿地性质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的,应进行论证。论证会议由行业专家和淮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市民代表等组成。对未按要求实施论证而擅自毁绿施工的,由淮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规查处,责令整改并予以处罚。

多年来,淮安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继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绿色名片”,并在苏北首家提出“十二五”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为巩固生态资本,提高依法护绿水平,让百姓安享宜人、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经过考察调研,在淮安市委的支持下,于2009年建立了主城区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制度规定,永久性绿地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更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为此,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于2009年确定钵池山公园等4037亩绿地为第一批永久性绿地;2010年 2013年又分别将夕阳红广场、廉政园等8914亩绿地、畅园等2185亩绿地纳入第二批和第三批保护范围。为有效保护这些永久性绿地,淮安市政府专门为每一块绿地设立了保护标志,公布了监督电话。永久性绿地的建立,也让那些原本想占用绿地建办公用房、搞商业开发的人主动打了退堂鼓,即使有少数人想“迎难而上”,也都被规划、国土、园林等部门挡了回去。5年来,淮安市先后8次对欲变更绿地性质的项目说“”。而绿地贴上了法制的“护身符”后,也使执法部门有规可依、市民的护绿意识不断增强。前年,北京路上夕阳红广场在进行改造升级时,起初,不少市民误认为绿地被侵占,纷纷上网发帖质疑,打电话到市人大投诉反映,当发现是一场误会后才释然。

建立了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后落实得怎么样?淮安市人大和淮安市政府并不是立块标志牌就了事,而是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项检查。据淮安市园林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绿地有了“护身符”后,随意侵占绿地的现象基本杜绝,市区公共绿地不但没有减少,而且逐年增加。现在,淮安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已由2008年的9.81平方米提高到2013年的12.99平方米,主城区的永久性绿地已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以楚秀园为例,这里每年客流量达220万人次,仅去年国庆长假就接待了18万人次。淮安市住建局局长王亦农给这些永久性绿地起名为“城市绿色小客厅”。每天早、晚,城区市民出家门500至800米左右就可以走进“小客厅”,休闲、跳舞、锻炼。绿地相伴,淮安市民的幸福感大大增强。

□本报记者 汤宜科

2015年1月9日《中国建设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