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江苏:房地产供给侧改革实践新路

19.12.2016  18:03
 

面对新常态,经济强省江苏正在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抓手,力争实现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突破。

12月7日,“江苏省贯彻建筑产业现代化战略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流会”在南通海门市举办,这个由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促进中心、江苏省装饰装修发展中心、江苏省房地产业协会、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会议,旨在引领该省房地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由建筑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

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绝不是简单地减少供应,而是要增加有效供给,主动适应需求,在技术进步、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创造需求。”应邀参会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俊如是说。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纪迅强调,“到2025年,江苏省将建成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也将成为主要建造方式。政府投资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医院、宾馆、办公楼,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学校、养老设施等公建项目、市政设施项目,以及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原则上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借力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与房地产业紧密结合?如何实施?是转型期的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

尽管江苏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早已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省的发展并不均衡,一些市县至今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因此,与以往举办这类会议议程安排不同的是,参加本次会议的全省200多名代表在会议当天上午,首先走进的并不是会场,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生产与施工现场。

7日上午8点,与会代表分两批先后参观了位于海门市的龙信集团滨江PC工厂、龙信广场一期示范项目和中南集团装配式住宅项目中南锦尚名苑。置身火热的生产现场、面对忙绿的生产线,许多代表满脸震惊的表情,他们没想到,司空见惯的现浇混凝土墙板、楼板、楼梯都可以利用模具在工厂生产,窗框、插座盒等也可提前预留做好。摸着预制出厂的光滑墙面,代表们仍不敢相信这是工业化的产品。

据海门市政府领导介绍,当地已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和中德低碳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到2023年底,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装配化率均达到50%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均达到6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为海门房地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契机,装配式建筑、成品住宅得到市场认可,减少了库存,缩短了消化周期。”上述海门市政府领导称。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时表示,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撑体系已逐步建立,近50个省市出台了专项指导意见,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预计2016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可望达到6000万平方米。“建筑产业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整治施工环境、增加建筑安全,而且能够提高建筑质量、延长建筑寿命,满足百姓居住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

对建筑装饰行业来说,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也是我们所期盼的。装饰是毛,建筑和房地产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会长王有党大声疾呼,面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汹涌浪潮,提升装饰行业的科技含量同样迫在眉睫。

适老住区建设成试点

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64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36%,比全国高出5个百分点。为此,《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发〔2016〕35号)提出,按照“居住宜老、设施为老、活动便老、服务助老、和谐敬老”的要求,大力推进适宜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

鉴于此,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学伦认为,“加快适老住区建设,有利于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宜居新江苏’建设。

这也是推进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一条新路。”与会代表认为。

现有的住区养老‘硬件’和‘软件’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和居家养老的需求。”杜学伦表示,如何应对居家养老需求,将是“十三五”期间摆在江苏省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对新时期开展住区开发建设和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提出的严峻挑战。

杜学伦强调,“从2016年起,江苏省将用3~5年的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示范效果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适老住区,建立软硬件并举、合理高效的适老住区建设联动推进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适老住区建设标准体系。这也是积极顺应养老服务需求新变化,针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实施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施策的重要举措。

江苏省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积极从事适老住区开发建设,可以采取在住区中嵌入配置一定比例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房或独立设置老年公寓等多种形式,重点要在规划布点、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以及住宅功能等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生活等特点,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同时,要求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杜学伦认为,“还要进一步加强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规划工作,合理确定改造住区规模、技术、时序和进度等要求,科学引导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改造要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住区功能为重点,突出环境建设和养老服务设施配置。

从省级层面发文要求推进适老住区建设,是江苏在全国的首创,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杜学伦最后说。

本报记者 张东林 江苏海门报道

2016年12月14日《中国建设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