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锋汽车饰件加快科技创新打造标杆工厂

14.10.2015  12:04
      走在延锋汽车饰件系统仪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看不到工人们来回穿梭忙碌的场景,听不到大型机械轰隆隆的运作声,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人站在操作台前,操作各类生产机械。“我们公司员工共95人,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注塑、激光弱化、焊接、装配等。这一套程序结束,我们就可以根据排序信息将产品运送出去。”这家员工不足百人的企业,却在去年创造出2.2亿元的产值,谈及此事,公司总经理孙越颇为自豪。       延锋汽车饰件系统仪征有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公司主要生产汽车仪表板,投产以来,搭乘我市仪征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顺风车”,逐步在市场站稳脚跟。近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该公司围绕“全面实现自动化,打造无人工厂”这一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和智能化进程,推进持续改进工作,取得了产品、工艺和技术上的突破。       信息化推动“零库存” “这是注塑自动供料系统,能实现不同塑料粒子的自动烘干、自动上料,实时显示塑料粒子的输送量、库存以及每加工一个产品的消耗量等。”在集中供料系统旁边,资深工艺工程师张新科介绍,延锋汽车饰件公司通过SAP(内部制造执行系统)传输生产计划,形成一个岗位一个人一套流程的模式,将产品总数全部量化,控制投料数量,极大地节省了成本和人力,也降低了库存。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被改进的”,这是延锋汽车饰件公司的企业文化宣传标语之一。在注塑自动化的同时,公司还自主开发了一套注塑工艺的全流程监控系统。孙越说:“从加料到注塑到产品出来的自动称重,会出现各种参数,这套系统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对这些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更加便捷、高效。”       自动化保障“零差错” 汽车行业对于安全性能的要求格外严苛,而安全性能的保证,不仅在于合理的设计、高精度的加工,更在于产品的质量、装配的精度和稳定性等。在兼顾效率的前提下,以上这些对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延锋汽车饰件公司将自动化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不断创新和改进,使自动化更加适用于实际生产。       以注塑自动供料系统为例,在降低库存的同时,这套系统还实现了对所有用料单元的连续无差错供料作业,可以按照产品对塑料粒子的各种特殊要求进行投料,这是人工作业目前无法实现的。此外,公司还在生产区域的关键设备上安装了自动播报系统,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和麻烦,只要点击相关按钮或点触摸屏启动自动播报程序,就能语音播报需求信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差错。这一系列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机器人组成的系统,构成了一套精良的自动化生产线。       精益化助力“零缺陷” 企业在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和改进,最终目的是制造出高质量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此,延锋汽车饰件公司建立了注塑机、激光弱化和各个焊机的激光条码自动扫描追踪系统,通过在设备上安装自动扫描枪扫描产品的条码,将产品信息即时录入数据库,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判断下道工序是否继续。       “每个产品都有一个条形码,每道工序前都会扫码,记录生产状态,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就可以根据产品的条形码检索相关信息,分析相关因素,从而找出问题原因。”张新科说,激光条码自动扫描追踪系统记录了每道生产工艺的参数,让整个生产信息完全可追溯、可控。       “做全球内饰创新标杆工厂”是延锋汽车饰件公司的愿景。目前,公司产品有6种,主要为上海大众桑塔纳、斯柯达等车型配套,获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12项。下一步,公司将在信息化、自动化、精益化方面持续努力,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为“中国制造2025”作出贡献。(仪征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