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广阔沃土,书写绿色发展恢弘诗篇

25.05.2016  09:40

   大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自2015年6月23日《大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5-2021)》颁布实施以来,盐城市大丰区委、区政府就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绿色增长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环保执法监管、基层绿色创建和自然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改革举措。目前,全区生态文明各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先后通过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深化认识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督查。各镇区、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设组织网络。全区配备专(兼)职镇环保干事12名,聘请村级环保监督员121名,形成区、镇(区)、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二是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环评制度,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城市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和生态效益,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事项,行使环保“一票否决”,避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努力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三是建立生态监督考核机制。积极实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政府对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方面的评价,制定和改进年度及阶段性考评办法,区政府与各镇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书,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

   突出重点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措施

  全面优化发展格局,严格坚守生态红线。科学谋划生态发展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行集聚开发。一是优化发展格局。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构建“三横两纵”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红线区域内居民生产生活管理,严控区域内新上建设项目,逐步在生态红线区内推广有机食品种植、努力降低养殖负荷。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生态补偿与保护面积、考核结果“双挂钩”的激励政策。三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投入近1亿元,全力实施通榆河取水口提升及强化预处理工程,投资7000万元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一级保护区内的16户居民全部完成拆迁,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通榆河取水口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达标率100%。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低碳绿色增长。一是优先发展生态工业。金风科技风电“装机”容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黄海药谷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成运营,世界首台套兆瓦级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示范项目树立投产,小型模块化成套设备被国家列入援助马尔代夫项目。风电产业园建成“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园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中国印制电路板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丰富优质自然资源优势,建成江苏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机大米、荠菜、紫菜三大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85%以上。“恒喜”食用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恒北早酥梨”、“南阳韭菜、辣根、柿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三品”总数360个,被认定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25万亩、特色现代农业园区19个,新发展家庭农场248家。三是全力打造现代服务和旅游业。全省首家阿里巴巴落户电商产业园,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农一网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3D打印技术中心运营良好,被认定为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际软件园引进中兴通讯、百度推广等领军企业150多家,大数据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旅游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中华麋鹿园创成盐城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A级景区数量名列全省各县(市、区)前列。“请到麋鹿故乡来——大丰好玩呢”享誉海内外,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小城”、“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大丰还荣膺2016年首批长三角自驾游发展和热门“双十强”城市。

  加强综合整治,美化城乡人居环境。一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控治理。坚持招商选资决不放低环保门槛,接受产业转移决不接受污染转移,加快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到经得起上级的检查、经得起媒体的监督、经得起群众的举报。重点实施园区工业有机废气污染专项整治,与南京大学环境保护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合作,对华丰工业园等园区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0多家。二是开展“清洁乡村”行动。连续三年被表彰为省村庄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全区先后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实现镇镇全覆盖,铺设截污管网300多公里,建成微动力和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0个,全部正常运营。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5座,配置垃圾运输车15辆,建成垃圾房3.8万座,放置垃圾桶1.2万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三是强化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方针,加大秸秆禁烧禁抛力度,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实现考核通报“零火点”。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拓宽秸秆建材、饲料、肥料、气化、发电等利用渠道,加大机械粉碎还田的扶持力度,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空气质量较往年大幅提升。四是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置。总投资6390多万元的江苏苏港和顺公司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投运,半年已处置一万吨鸡粪,解决部分畜禽污染问题;由四川道远环保公司投资1.2亿元的大型畜禽粪便集中处置项目落户在草庙,前期工作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西团镇北团村和新丰镇金西村2个小型有机肥试点也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即将投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一是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先后举办各类环保法律知识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发放《〈环境保护法〉解读》、《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文件摘编》等手册、书籍1000多本,使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区小学中开展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课堂——生命之水实践活动,为学校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开展基层生态创建。建成国际生态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16所、省级环境保护示范教育基地1个、省级绿色社区5个;10个镇建成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4个村通过国家级生态村验收,2个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恒北村美丽乡村建设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领域立项支持,草堰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是引导公众参与。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和报告书项目从受理到审批均在网上进行全程公示,畅通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沟通渠道,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度达95.8%。

   加强保障

  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一是提高人力保障。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体系建设,环保机构先后成立了港区分局、开发区分局、苏盐园区分局3个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相应增加环境监管人员职数,形成了区环境监察局“一办三中心四中队”的机构布局。定期对各辖区环境监察执法负责人进行轮岗交流,有效避免惯性思维执法、人情执法和经验性执法形成的监管盲点,确保环保行政执法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组织一线监察人员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记录仪、定位仪、测距仪等新型执法装备配备齐全,环境应急装备物资充足。二是加强资金保障。2015年以来,共向上争取资金约1.6亿元,主要用于生态补偿、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上,明确资金使用范围、监督管理和项目选定等内容,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落实监管保障。制定出台《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按层级定区域、按职责定任务,通过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无缝衔接、责任到人的网格监管体系,努力构建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新局面,促进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 夏恒林 曹嘉庚 施婷婷 张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