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 多层次 广覆盖 南通筑牢社会救助保障网

12.04.2016  11:13

  中国江苏网4月12日讯 (记者任溢斌)上周,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对家住港闸区的媛媛(化名)进行了电话回访,对相关档案记录做了更新。

  11岁的媛媛今年上四年级。她的父母在几年前的一次车祸中丧生,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校很远,媛媛每天都要在奶奶的陪同下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她很乖,在家里总是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学习也很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列入困境儿童名单后,媛媛不仅得到物质的帮助,还参加了救助站举办的夏令营。虽然时隔大半年,她仍记忆犹新:“我们参加了拓展训练,还去上海参观了科技馆,好开心。

  去年以来,南通市构建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5998名困境未成年人。对其中388名情况特殊的市区未成年人进行了上门评估和分类保护,仅市区落实每月730元补贴的就有220人,另有精神保护54人、教育保护38人、就业保护34人、医疗保护5人、司法保护23人。此外,还联合团市委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吸纳4家社会专业力量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和保护;联合市慈善总会给予纳入信息系统的249名特殊困境未成年人每人1000元寒冬慰问。

  构建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只是南通构建立体式、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

  去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14项社会救助任务,建成了市级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联网核对,提高救助精准度。城镇低保月度保障标准已提高到580元至610元不等,农村低保月度保障标准提高到420元至610元不等;市区医疗救助标准由原来的60%提高至70%,封顶线由4万调高至6万;孤残儿童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1653元/月、1008元/月。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启动困难群众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2次,为2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577.7万元。为特别困难家庭残疾人安装康复辅助器具2000多件。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体的衣食冷暖,是托底性民生保障。我市坚持救助管理“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作业”,把好过程管控,完善了城乡救助管理三级评审、公示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加强市到社区四级联网的服务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全市城乡社区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普遍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做到人员到位、流程到位、工作到位。积极推进急难救助,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快速响应机制、市区街居四级救助联动机制,打造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绿色通道”,以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我市积极推进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救助工作及时有效,救助资金安全。加强救助资金监管规范,把救助资金的安全管理运行纳入民政事业专项资金检查的重中之重,市、县全年组织定期、不定期的督查,主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执法监察,实行社会救助政策、程序、结果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