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连云港市市民生幸福指数将持续走高

10.02.2015  15:38

  中国江苏网2月10日讯 (朱萍 民宣)2015年,我市民政部门将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拓展救助内涵,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优质的福利服务、规范的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港城民生幸福指数。

   医养融合发展 推进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都要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新建护理型养老床位6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继续推进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70%以上。

  我市还将充分发挥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购买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丰富居家养老中心服务内涵,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年内新建市级养老服务智能化平台。此外,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建住宅区按15至20平方米标准调剂用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20%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提档升级,70%的农村社区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各级民政部门将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确保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50%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增至31张。公办养老机构要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山海、温泉等自然优势,探索实施公建民营、“候鸟式”养老等模式,提高入住率。我市还将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保障功能,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覆盖面,全市平均参保率力争达到35%以上。加快推进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覆盖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及全体住养老人。

   政社互动” 减轻基层组织负担

  为基层组织减负,让基层组织更好地开展为民便民服务。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政社互动”,确保到年底70%以上的乡镇全面推开;同时开展城乡社区“减负增效”,建立社区(村)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效能,让社区回归自治;完善“互联社区”网络功能,开通12349民生服务热线。

  我市还将培育专业社工队伍,扶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深化拓展减灾救灾、老年人服务、青少年事务、社区矫正、社会救助等领域社会工作实务。建立“社工+义工”服务联系机制,倡导志愿者、党员义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

   拓展救助内涵 突出社会福利普惠性

  织密托底民生保障网底,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综合构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医疗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年度封顶线不低于城乡基本医保封顶线的50%。完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农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5元以上。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人、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分别给予每月100元和60元以上补贴。集中养育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和950元以上,所有县都要建有儿童福利设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要覆盖所有县区。

  完善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县乡村三级覆盖率达85%,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尿毒症、癌症4种疾病的贫困儿童实现慈善救助全覆盖。

   开展“双拥在基层”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今年是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评比之年,我市将全力以赴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落实拥军优属政策,采取务实举措为部队建设和广大官兵办实事、解难题。

  我市还将调整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提高在乡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全面实现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发放。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和保护水平,大力弘扬烈士精神。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按照“档案考核、文化考试、积分排名、按序选岗”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实现“积分选岗、阳光就业”,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