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州人大工作十大亮点

19.01.2016  13:33

  2015年是对全市人大工作有着深远意义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苏州市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人大工作的最新部署,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顺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呈现出明显的特色和亮点,谱写了苏州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市委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

  3月30日,中共苏州市委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肯定近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方面工作成效,研究解决当前全市人大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困难。会议印发了《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市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对更好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作出全面部署,为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指导。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抓好会议及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着力推动县级市、区人大财政预算审查、农业农村、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机构建设,解决县级市、区人大常委会内设机构不够规范、名称不统一、工作委员会人员不足等问题。

  全市县乡人大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8号文件和省委26号文件精神,11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座谈会,交流探讨当前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各项部署,全力夯实地方人大工作的基础。会前,市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市各级人大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把依法履职与开拓进取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实效,为苏州当好“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先行军和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央视聚焦苏州生态补偿立法

  3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专题节目《保护生态不再吃亏》,关注苏州市生态补偿立法等工作情况。节目在最后的总结中说到:“生态补偿制度,既满足了大局需要,又兼顾了全体利益,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公平。特别是把生态补偿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更让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长久的保障。”11月30日,《新闻联播》播出《苏州:生态红线划得出守得住》,再次把镜头聚焦苏州率先开展生态补偿立法等情况。

  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保障“夕阳更美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特别是自2011年将“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代表议案交市政府办理以后,每年开展相关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推动苏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制定出台了《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家庭、政府、相关部门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相关主体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并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将有效地引领、推动、促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

  人大主导立法实现“三个首次

  市人大常委会以提高立法质量为核心,积极健全人大主导立法新机制。一是首次由人大组织起草法规草案。制定《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突破了以往由政府职能部门起草法规草案,并由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立法议案的模式,首次采用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组织起草法规草案,由主任会议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法案的方式。二是首次启动个别条款单独表决机制。在《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制定过程中,对存在很大意见分岐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配套标准问题,首次启动个别条款单独表决程序,更加精准地反映各方面意见,增强了地方立法的科学性。三是首次引入第三方参与立法审查论证机制。委托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承担修订献血条例的立法审查论证事项,全过程参与法规的起草、调研、论证、审核、修改、审议、报批等环节,客观中立地完成立法审查论证工作。

  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6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全市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情况。为确保专题询问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在年初就制定了《专题询问实施办法》,成立了专题询问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相关情况。主任会议先后多次听取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并及时研究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室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确保了整个活动严谨务实、规范高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工作,深入查摆存在问题,仔细研究解决对策,如实回答现场询问。这次专题询问,有效推动了苏州生态补偿政策更加完善,增进了人大与“一府两院”的沟通理解,进一步探索了人大监督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监督的新路子。

  扎实推进全市生态空间保护

  “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造成城市不断向郊野推进,住宅区和工厂快速兴建,生态空间却迅速缩减,原本处于郊野的很多青山都成了一个个孤零零的“水泥森林中的盆景”,这是苏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江南水乡风貌是数千年江南农耕文化的历史见证,是地区近千年发展积累的文明成果,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独具魅力。但是,在诸多现代化城镇建设的包围下,江南水乡的空间范围迅速缩减,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风貌日益消失。

  为此,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加快划定城市边界线,有效保护苏州生态空间”和“加强苏州江南水乡传统风貌保护”2件代表议案作为人代会议案交政府实施,并全程跟踪督办。10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2件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从报告中看出,市政府积极办理,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办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

  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村、社区)已成制度。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代表列席,听取代表意见。制定和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的实施办法》,加强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同人大代表的密切联系,及时梳理汇总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以《代表声音》方式供党委和政府决策参考。深入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市人大代表统一接待日活动,全市共设市人大代表接待点144个,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在苏的全国、省、市、县、镇5级共1498名人大代表(其中市人大代表372名),参加接待活动,现场接待群众1884人,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1575件。积极组织全市32个代表小组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帮助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一年来,共组织活动92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32篇。代表们在人代会闭会期间提出的意见建议,经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汇总整理后交相关部门办理。

  代表履职保障和监督得到强化

  首次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5名在苏的省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了履职情况,30名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进行了述职。该活动加强了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增进了代表与原选举单位的联系,提升了代表履行法定职务的责任意识。举办市人大代表履职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到会授课。在苏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培训。树立“互联网+”思维,制定《市人大代表履职信息网上登记系统操作规则(试行)》,利用信息网络加强代表履职服务和监督工作。

  常委会自身建设显著加强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把专题教育同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边学边查边改。通过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按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委有关规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机关信息化建设,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APP和苏州人大官方微信、微博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加强人大宣传工作,紧扣全市工作大局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点,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媒体,宣传我市各级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营造了人大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结合地方工作实际,重新修订了《关于提高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实施办法》,就确定会议议题、会务组织、会议审议、审议意见办理和会议纪律等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有力地提升了会议质量,促进了市人大各项工作的开展。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