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布2022年老龄文明蓝皮书
我省发布2022年老龄文明蓝皮书
树积极老龄观,护“苏适”夕阳红
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江苏正在以积极老龄观呵护“苏适”幸福晚年。2月24日,《老龄文明蓝皮书(2022)》在南京发布,该书汇集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和老龄文明智库首批高质量理论性成果和对策性报告,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总结了“苏适养老”经验,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蓝皮书编撰历时5个月,共计50万字,凝聚学界业界50位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全书由“老龄文明与社会进步”“老龄事业发展调查报告”“新时代积极老龄化的策略、路径与措施”等5个部分组成。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樊和平介绍,作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理念和总体性话语表达,“老龄文明”是蓝皮书和智库的标志性话语。
江苏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人口的高龄趋势明显,这是江苏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也意味着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家庭供养压力的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883.68万人,占比达22.15%,高出全国平均3.25个百分点。2022年起,每年江苏约有150万人进入老年期,预计2026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此外,空巢问题凸显、城乡区域不平衡问题加剧,农村人口平均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5个百分点以上。
为满足老年人较强的就近就便养老意愿,我省持续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目前已建成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探视、紧急救助、综合培训等功能的城市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237个,能够较好解决周边3个至4个社区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此外,江苏持续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实现18.2万农村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3825元。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实现定期探访关爱制度全覆盖。
“政府可以兜住困难、高龄、空巢等特殊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底线,但养老服务不可能依靠纯公益供给。”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认为,建构高质量养老是系统性问题,社会和家庭也应建立健康的养老观念,形成合力。
蓝皮书介绍,全国与养老相关的企业共有27万多家,江苏以2.6万家的数量高居第一,占全国总量的9%,且在城市分布上比较均衡。我省支持金融机构向养老机构发放资产抵押贷款,鼓励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挂牌、上市。比如,苏州率先组建国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设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去年6月,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成立,此后通过搭建智库平台,对江苏发展老龄事业诸多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和理论研究。“该书是江苏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成立以来推出的首部蓝皮书。”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老龄文明智库首席专家林闽钢认为,蓝皮书覆盖当前老龄事业发展的诸多重要问题,具有较强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操性。
发布会上,一场“百岁人生·老友圆桌会”访谈为观众带去思想盛宴,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李佳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红等多位专家围绕构建老龄文明社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一老一小”的发展问题等进行理念碰撞和深度剖析。(记者 刘春)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