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结构性改革关键点在哪?

05.01.2016  17:12

  田治江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提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按照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那么,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从哪些方面去把握呢? 

  一是结构性改革,五大政策配合改革的实施。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在“出口”、“投资”贡献乏力之际,“消费”正异军突起成为经济转型中的最大贡献力量。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扩大总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至更加显要的战略高度。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并进,这意味着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并不是要摒弃需求侧改革。在新经济的力量还不足以托起经济总量的过渡时期,政府并不会贸然放弃旧经济,实施休克疗法。 

  二是积极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应结合供给侧管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扩大赤字率和供给侧管理要相结合,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优化供给、创新驱动,这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 

  三是去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要加快出清。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四是去库存,房地产去库存要打“组合拳”。化解房地产库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缓开发”是为了减少房地产增量以降低对已有库存量的压力;“宽政策”是要降低门槛儿,以求让更多的有潜在购房需求者进入市场,消化库存;所谓“盘活市场”,就是要打通并融合保障房和商品房,以便消化部分商品住房库存。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等政策,降低开发成本,从而鼓励其降低房价。 

  五是去杠杆,要继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在去杠杆方面,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六是降成本,企业降成本亟待结构性减税。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除了下调宏观税赋外,调减企业非税负担更关键,包括下调不合理收费、社保缴费调减、减轻企业综合负担,以更有效的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辅以政策性金融、产业基金等配套改革措施。 

  七是国企改革,2016年将会迎来供给侧改革年。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调结构为主题,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由政策发布年转为改革落地年。而在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国企将成为改革主体。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如何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成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首要课题,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除钢铁行业外,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相当严重,而在这些领域,国企都占据多数,将会成为改革的主体。 

  八是对外贸易,开放领域会逐步扩大。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