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2014年粮食工作总体回顾

16.01.2015  05:28

 

2014年,仪征市粮食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反映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真抓实干,基础工作成效明显

1 、落实政策,粮食购销再创新高。 加大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宣传力度,认真遵守粮食收购“十个不得”、“六要六不准”等要求,切实把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到实处。全社会共收购粮食13.3万吨,同比增加2.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9.8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近217%,同比增加收购2万吨;共销售粮食6.7万吨,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48%,其中商品粮2.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润801.5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2 、严格执法,粮食市场规范有序。 开展年度收购资格核查,严把市场准入关,注销1户,审核通过90户。强化粮食收购市场执法,坚持计量器具强制校验,组织2个督察组开展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督查,严查质量标准、质价政策、统计台账落实情况,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等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48人次。认真开展了粮食仓容清查工作,摸清了全市仓容家底,为国家“危仓老库”拆旧建新工程提供决策参考。开展“转圈粮”、“放心粮油”、“原粮质量”等专项检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年度新创建扬州市级“放心粮店”2家,造福城乡居民。

3 、认真负责,清仓查库圆满完成。 按照2014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清仓查库工作,共清查粮食库存40398吨,分别存放在20个库点,102个仓廒。按粮食性质分:县级储备粮*****吨,托市粮24995吨,商品粮1903吨。按粮食品种分:小麦*****吨,稻谷*****吨。2014年度粮食清仓查库4月份结束,所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库存真实,质量完好,仓储管理规范,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通过清仓查库,摸清了家底,切实加强了存粮保管,确保达到“一符四无”要求。

4 、强化服务,粮油产业稳步发展。 受经济下行和油脂价格下跌的影响,我市粮油加工产业增速趋缓,我们积极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融资、原料等困难,通过“放心粮油宣传日”、“世界粮食日”等活动,搭建展销平台。仪征益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扩建5万立方米食用油罐,新建油罐7只,预计2015年初投产。全年7家列入统计的粮油加工企业生产油脂370000吨、大米2000吨,小麦粉副产品1800吨,完成产值201000万元、销售201000万元、利税2220万元、利润1020万元,比去年持平略增。

5 、求真务实,实践活动扎实有效。 及时学习、传达和贯彻中央、省、扬州和市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部署精神。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和党委专题学习会,共组织学习26次,其中中心组学习会9次,机关学习13次,专题辅导2次,集中交流会2次。通过下发征求意见表、开通意见征集平台、走访,征集意见建议38条,整理归类9条。7月31日,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经过测评班子及个人好评率95.5%以上。围绕加强排查“四风”、联系基层、服务粮农、维修仓容、培训新人、维护基层一线职工待遇、加强基层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明确了22个整改事项,除一项需要市委、市政府同意外,其它均整改到位。

6 、夯实基础,安全生产提档升级。 借助“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程,消除收粮、存粮安全的客观隐患;强化责任考核与每周存粮督查,清除收粮、存粮安全的主观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13份,排查出安全隐患46个并全部督促整改到位。注重消防安全,共更换灭火器16个,新配灭火器11个,修复消防泵8个,新配消防泵3个,新配消防水带945米。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重落实、抓检查、促整改,切实做到存粮安全检查与安全生产齐抓共管,持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

7 、加强培训,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选派年轻职工赴淮安粮校学习3人次,选派21人次至省粮油检验所培训,9人获得粮油保管员初级职称,4人获得粮油质检员初级职称,1人获得粮油质检员中级职称。寻求深度报道、调研的突破,实现了4个突破,《江苏粮食研究》首次完成9篇,视频新闻首次采用8篇,《中国粮食经济》首次采用1篇,国务院办公厅首次采用1篇,既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又服务了领导决策。

8 、严格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粮食收购资金及重大项目监管,保证了“粮收好、钱不少”、“库建好、人不倒”,加强违纪违规人员的查处,强化了纪检查办案件的震慑作用。组织“市民开放日”活动,邀请“三团”代表参观中心库及“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现场,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征求他们的意见,展示了部门形象。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各项待遇,保证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力所能及帮助困难职工,化解各类矛盾;实行信访领导包案制度,共收到群众来信和上级部门交办件3件,查结3件,办结率100%,仪征12345市长热线8件,答复8件,做到处理及时,落实到位。

二、创新创优,特色工作亮点纷呈

1、 勇于探索,深化国有粮企改革。 一是明确改革模式。结合全省地方国有粮食收储库点布局规划调整,根据仪征库点少、仓容规模小的现状,围绕做大做强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按照“一县一企、一企多点”要求,明确了“总公司+基层库点”的改革模式,即总公司下属11个库点(1个中心库、9个收纳库和1个配送中心),不再保留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暂定为总公司属下二级法人,实行报账制。二是工作目标考核。根据国有粮企改革架构,结合扬州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往年购销量,修改完善了粮食收购、销售、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各库点粮食收储保、财务等6个方面的目标任务,细化了52条考核细则,实行职工工资等5个重大问题一票否决。三是财务报账审核。总公司为各基层站点建辅助帐,企业所有收支全部进入规定财务账,企业不得设“账外账”,所有手续、凭证必须规范齐全,收购资金实行预付铺底制,自营粮食销售全部公开网上竞标制,重大资金申报审批制,按照合法、合理原则核定基层企业各项费用,均衡企业负责人收入、职工收入和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四是规范收购存储。库点建立健全仓储管理、设施设备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粮食购销规范、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内容上墙公布,特殊工种和岗位持证上岗;做到“一符四无”和“三专四落实”确保储粮安全;账簿仓卡、粮食存放、标识标牌等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仓房上不漏雨,下不跑气。环境整洁美观,清洁卫生。

2 、全力推进,维修改造危仓老库。 按照全省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要求,围绕“三改造三提升”,即:改造仓房、改造设施、改造环境;提升储存科学化水平、提升收储机械化水平、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坚持过程公开、紧跟质量、保障安全、序时推进、廉洁修库。一是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省局核定我市维修规模4.59万吨,预算总投资1800万元,实际下达补助资金991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50万元。利用省财政厅王汉增副厅长挂钩联系仪征的有利时机,争取地方财政配套到位,是全市唯一一个足额配套的民生项目,也是扬州全市此项工程唯一足额配套的项目。二是坚持修足修满。不局限于省局及省财政核定的内容,修足修满,完成投资2233.57万元,超额完成316.58万元,企业自筹近800万元,可以说以后十年均不需要大修。三是坚持“规划”先行。把库点规划好,既让库点换新颜,又要为“危仓老库”拆旧建新工程打好基础,该拆的拆,拆除老旧仓库9栋共2880平米。四是坚持内外兼修。除一般维修外,还添置了装卸设备21台;粮情检测设备78套;输送设备23台;通风设备28台;地上笼3690米;检化验设备9组;计量设备9台。同时建成包括1个粮食局平台、9个库点粮食收储系统和粮情检测系统在内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并完成同省粮食局平台数据上传和远程视频可视化监控互联互通,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肯定,省局于国民副局长评价说:“保守点讲,仪征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全省至少前十名。

3 、加快进度,中心粮库一期建成。 2010年5月,按照地方储备粮存储的社会事业属性,经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同意,由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独资成立仪征市仪扬河粮食中心库,具体负责中心库仓储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几经移址,最终定在仪征市新城镇官胜村,占地40.1亩,粮食收购覆盖马集、新城、刘集、新集等多个乡镇,便于粮食集并、存储和中转。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2800万元,新建5栋3.2万吨平房仓及电房、药品库、消防泵房、地磅房等附属设施,配置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监控系统,添置检化验设备、输送设备、地磅、扒粮机等。2013年9月开工,历经村民、老职工多次阻挠及古墓发掘等延期,2014年8月一期工程已经进入投入试用,完成投资3100万,超额300万元,其中国资补助450万元,其余全部为企业自筹,占比近90%。同时按照数字粮库建设要求,坚持公开招投标,为库区配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该工程的建成能大大方便群众售粮,改善我市仓储条件,仅仅秋粮一季就入库稻谷近2万吨,切实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我市地方储备粮集中存放及储粮安全。是2014年扬州唯一建成的粮食中心库,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4、创新模式,地储粮轮换不亏损。 根据储备粮管理规定及轮换扩储任务, 2014年我市轮换地储粮食*****吨,其中:小麦  ***吨,稻谷*****吨;2014年新增扩储地方储备粮小麦****吨。一是建立新模式。早计划,早安排,及时做好地储粮轮入和轮出工作,确定了储备粮“订单式轮换”新模式,即轮入的粮食与加工企业签订代储订单,落实预备金,待进入轮换销售期后,出库给相关加工企业,确保地储轮换不亏损。二是把好轮换关。在轮换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和地储小麦的质量要求,严把粮食入库关,同时加强检验力度,做到车车检验,凡不符合要求的粮食,通过整理达标后才予以入库。扩储的*****吨小麦,也同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三是扩储用时短。用时1.5年完成地方储备扩储工作,是扬州全市用时最短的地区,同时规范储备管理,完善各类台账等基础资料,切实达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和“调得上、用得着”的要求,顺利通过省、市局验收,被认为扬州全市最规范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