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2014年粮食工作取得实效

13.01.2015  14:30

 

2014年,江都区粮食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动员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着力搞活粮食流通,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内控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努力保持粮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与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学教活动,一手抓业务,努力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我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明确职责,精心制订活动实施方案,紧扣环节,把握重点,将学教活动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共收集到种粮大户、基层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20条;认真梳理了内部管理规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制订、修改完善了12条规定、管理办法,使行业管理有章可循。按照即知即改的要求,夏粮收购期间,局机关、总公司作息时间调整提前上班,全力服务基层收购。夏秋两季收购,及早筹集资金下拨基层,由过去“粮等钱”为“钱等粮”,极大地促进了基层收购。全年共使用收购信贷资金7亿多元,未出现挤占挪用现象,操作规范。

二、企业改革深化运行平稳。对购销企业第六轮改革第二年度的运行方案进行完善,进一步优化企业运行机制,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对实施方案大稳定、小调整,主要是对基层经营统筹办法进行优化,委派会计集中办公,明确职工最低工资水平,为他们缴纳住房公积金,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同时出台《江都区国有购销企业目标考核办法》,修改完善《江都区国有粮食经营业务监管办法》,强化企业目标责任制管理。

三、粮食购销扩量增效。针对粮食市场低迷、信贷政策要求高、夏秋粮丰产丰收的新形势,我们一手抓本地粮食的购销,一手抓外购外销业务的拓展,努力搞活流通,稳量增效,预计全年实现购销总量90万吨以上。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执行好收购政策。坚持小麦、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双轮驱动,夏秋两季全区分别有22个、11个库点被省确定为托市收购点,执行托市收购政策,收购农民的余粮,保护农民的利益;其余收购库点把购得进、销得出、防风险与敞开收购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服务本地农民增收。全区夏粮收购小麦20万吨,其中托市收购10万吨,秋粮收购7万吨,托市收购3.7万吨。收购期间,郭村所与农机合作社多元投资150万元新建日处理200吨烘干机投入使用,受到了种粮大户们的欢迎。二是抢抓机遇灵活购销。与加工企业落实收购订单,以销促购,夏季为龙川面粉代购小麦近2万吨,实现双赢。三是保质保量完成地储粮扩充任务。与财政、农发行等部门沟通协调,在抓好原有地储粮库存轮进轮出的同时,着力做好新增储备库存的扩充,确保全区1.9万吨库存真实、质量达标、管理规范,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四、狠抓监管市场秩序稳定。认真履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场监督检查职能,扎实开展各类涉粮执法活动,严厉打击违规收购行为,全区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稳定,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狠抓三个关键:一是借助联席会议平台,整合强化执法力量。根据监管需要,增加充实水务部门为组成单位,联合执法涵盖面更广,更有针对性。二是建立分级监管网络,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依托粮食流通执法大队,健全分片监管机制。在系统内部,成立4个片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督查组,并抽调持有执法证的人员参加的专职执法大队,对需要查处的违规收购行为进行查处,形成对全区粮食流通市场的立体式管理。三是规范粮食收购行为,加大违规经营处罚力度。召开50多家其他社会经营主体政策业务培训班,以会代训,解读收购政策,要求各经营企业粮食收购必须使用统一码单、统一报表、统一台账,强化管理。对性质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涉粮案件进行了查处。

五、粮安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危仓维修改造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的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领导小组,粮食、财政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精心安排,有序实施。二是健全监督体系。项目工程阳光操作,公开招投标,规范工作程序,并邀请纪检部门跟踪监督,努力打造廉洁工程。三是严把质量关。把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聘请2个专业的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同时组织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维修改造工作,构建监理单位、局维修小组和库点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努力建设优质工程。郭村粮管所等8个库点,共修缮仓库4万吨,场地4.7万平方米,添置功能提升设备38台(套),总投入1956万元,其中财政补贴761万元,初步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计验收。此项目的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仓储设施条件,为农服务能力极大提升,所容库貌焕然一新。(江都区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