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2014年粮安工程建设成效综述

13.02.2015  11:07

 

 

      2014年宝应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和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把“粮安工程”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惠及城乡千家万户的一个精品工程来打造,取得显著成效。笔者认为,去年该县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值得点赞。

      1、实行粮食安全县长负责制,“粮安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很有力。去年该县成立由分管县长挂帅,粮食、财政、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粮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和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通报“粮安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粮安工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力地保证了“粮安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快速推进。

      2、坚持把“粮安工程”放到全县农业发展大局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去年该县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一是加大土地使用管理力度,严禁滥征乱用,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二是重视抓好惠农政策落实,按时足额将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激发农民种粮热情,全年累计发放种粮补贴1.3亿元。三是大力推广应用科学种田新技术,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水平明显提升。全县建成粮油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26个,总面积达28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方最高产量达607公斤,刷新了该县小麦高产纪录,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方最高产量达780公斤。通过高产增效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大面积推广的技术模式,实现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配套协调。去年宝应粮食种植面积为182.54万亩,总产达93.1万吨,粮食生产“十一连丰”,为该县“粮安工程”建设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四是坚持粮食生产数量与质量并重,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双安全。要积极引导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建设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优质粮源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绿色竞争力。宝粮集团走“企业+基地+合作社”的路子,优质稻麦生产基地规模已达35万亩。

      3、积极开展粮食收购业务,全年粮食收购量创历史新高。该县去年夏秋两季入库进度都很快。夏季从6月8曰到14日仅六天时间收购大头基本落地,宝粮集团最多一天收购量接近1亿斤。秋季20天时间收购稻谷2亿斤,破了历史纪录。全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接近10亿斤。去年宝应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为收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上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在全年粮食收购中,国有粮食收购企业进一步创新收购方式,探索粮食产后服务新模式,创造出让粮食生产者更愿意接受更满意的收购方法,满足农民出售余粮的要求,调动农民卖粮积极性,为更多地掌握粮源,保质保量完成各级储备创造条件.收购期间通过创新收购方式、增设网点收购粮食2.8亿斤,为农户烘干高水份粮2.5亿斤,全年兑付收购资金10亿多元,未出现一笔差错,未出现“打白条”现象。同时加强收购市场监管。该县粮食局会同工商、公安、交通、物价、质监等部门,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严格执法,动真碰硬,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和取缔违法收购行为,对稳定收购市场,加快入库进度,提高入库粮质,减少粮食外流起到了关键作用。收购期间共查处违法违规收购案例十多起。与此同时,加大收购政策监督力度,保证执行政策不走样,让农民卖“舒心粮”。 

      4、加大“放心粮油”创建力度,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该县坚持从收购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抓起坚决杜绝不合格粮油流入市场。在粮食收购环节把好质量关,动员农民收割后及时进行曝晒,防止粮食在入库前发生霉变,发挥粮食企业烘干设施的作用,在收购期间为广大农户提供烘干服务;在粮食储藏环节,大力推行绿色仓储管理,推广低温密封保管和环流缓释薰蒸,保质保鲜,减少污染;在粮食加工、运输、销售环节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不上柜。建立健全粮食消费安全信用档案,对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经营者实行重点监管。做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提质扩面工作,全县“放心粮店”已达27家,该县粮食局己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示范单位,江苏省“放心粮油”创建示范单位。

      5、全力抓好危仓老库改造工作,粮食仓储面貌换然一新。去年该县对十二个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库点,四十五幢仓房进行了维修改造,总投资3662万元,完成维修改造仓容量1.8亿斤。该县坚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搞好危仓老库改造的重要意义,集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把这一好事办好,保证危仓老库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危仓老库改造任务,使每个维修改造项目都成为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洁工程,在省、市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受到好评。去年该县在完成危仓老库改造任务的同时,按照信息化、数字化和物联网建设要求搞好中心粮库、骨干粮库和重点粮库的功能提升,不断改善仓储条件,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管理先进、电子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仓储新格局。

                                                                                              (    童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