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2015年秋粮收购预测及产销分析

18.09.2015  09:02

 

 

                     

      秋粮收购工作全面开展前,做好粮情预测及产销分析工作,有利于准确掌握全县秋粮生产情况,便于开展收购前各项准备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秋粮收购工作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近日,县粮食局组织秋粮调查组,采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调查、侧重访谈种粮大户等形式,合理确定调查抽样样本,并积极与统计、农业等部门沟通,核准今年秋粮播种面积与产量,对全县秋粮播种面积和长势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一、秋粮生产收购调查预测。 经调查,2015年全县秋粮播种面积为94.83万亩,主要是稻谷和玉米。其中稻谷种植面积为87.93万亩,种植品种主要是粳稻,若不出现灾害性天气,预计平均单产638公斤,总产56.1万吨,较去年持平。目前,全县稻谷已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秋粮总体长势良好,如后期气候正常,今年有望丰产丰收。

      经预测,2015年全县秋粮商品量为31.78万吨,其中预计稻谷商品量28.18万吨,品种主要是粳稻,商品量与去年持平。预计全社会收购量29.55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量12万吨,托市收购量10万吨,收购量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秋粮市场行情及产销分析。 目前宝应县粳稻市场价格为1.58元/市斤,籼稻1.28元/市斤,而去年同期市场价格分别为1.56元/市斤和1.3元/市斤,价格浮动不明显。预计开秤价为粳稻1.45元/市斤、籼稻1.25元/市斤,与去年持平。为做好秋粮收购准备工作,全县准备收购器材467台(套);烘干设备4套,烘干能力1800吨/天;装备冷谷机2台、空调机150台、通风机220台;准备仓容12万吨,其中可用于托市收购仓容10万吨。

      受国际粮食大环境形式冲击,我国粮食市场存在“稻强米弱”现象由来已久,近几年米厂加工行业一直不景气,全县粮食生产和库存分布呈现逐步集中的态势,收储压力巨大。为应对市场行情冲击,除坚持采取最低价“托市”保护政策外,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的措施卓有成效,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粮食仓容项目建设、加强粮食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财务、资产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行总经理聘任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宝应县种粮大户的访谈调研。 目前,全县共有种粮大户600多户,合计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500亩以上40多户,县粮食局秋粮调查组有针对性的与不同种粮大户进行访谈,重点对秋粮情况进行调研,获得众多宝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一是调查单亩种植成本及收益分析。综合几个有代表性的种粮大户提供的数据,以粳稻为例,每亩需花费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灌溉、人力运输及土地流转费约1215元,按平均亩产600公斤、单价3元/公斤计算,每亩粳稻的纯收益约为585元。调查组从种粮大户那里了解到,随着土地流转费的价格逐渐上涨,种粮大户们对农本增加的担忧情绪也越来越明显。二是调查种粮大户对收购政策的了解程度。经调查,种粮大户们普遍对国家及省市相关粮食政策较为关心,了解程度高,但仍存在个别大户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政策内容解读困难的情况,县粮食局每年都重视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今年的宣传侧重点将放在对政策内容的深入解读,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三是调查与收购企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情况。目前,宝应县种粮大户普遍与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统一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合作方式,按规模大小划分,分别签订产销协议,由国有收购企业负责人全程过问,确保协议有效实施。协议约定收购过程中,企业为种粮大户提供运粮车队,开辟卖粮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简化种粮大户卖粮手续,为种粮大户提供便利,不少种粮大户在夏粮收购期间尝到了甜头,并明确表示将在秋粮收购期间继续与国有收购企业合作。

 

 

(宝应粮食局    夏骏)